漢中王幕府麾下股肱之臣齊聚漢中,商議大事完畢,劉察請領英、文雄道:“察本山東之士,又久居江南,今幸得與梁州諸位豪傑相會,大慰平生。人身良辰美景難得。察請與諸位梁州豪傑共相一會,以請教世事,縱論天下人物,幸得諸公垂賜懇首。”

領英笑道:“劉淵魚之請,吾等安有推辭之理?”遂欣然答應。文雄、趙山等也欣然領命。漢中王幕府書記王普,楊秀二人聞知,皆來請求潛龍軍師,欲要參加集會,領英笑而允喏。遂在漢水之濱,風景秀美處,有一亭,便再此亭設一流觴酒宴,請諸位賢士席地而坐,取水環繞流觴,以流酒杯。酒杯流至誰前,即飲酒一杯,賦古詩一首,並縱論品評天下時局人物一番,劉察為評判。

眾諸賢士方坐定,忽然三騎快馬從遠而至,須臾至於亭旁,三人翻身下馬,眾人視之,乃前將軍陳功、左將軍封傳車、偏將軍徐然也。封傳車大喊道:“軍師與諸位先生於此聚會,為何不請末將等乎?是為心中以為末將等人,不可與雅士共座乎?”

領英急忙起座相迎,笑道:“封將軍不必如此,今日聚會,乃吾等為劉淵魚來漢中,私下相會作賀也。唯恐將軍等不便,故未有請之。”

章武既入亭道:“劉淵魚為山東士子,某亦山東人,與淵魚並皆同鄉。軍師設此會,不請末將,恐不合情理。”

領英與劉察等即招呼章武等入席,於是三人也入席。劉察道:“在下正欲觀漢中王麾下將士之勇。今日之會,文士當獻文章詩賦,武將當獻武藝勇略,可舞劍一番,以行此會。”

眾皆笑而應允。於是劉察任司儀,主持漢水流觴集會。

軍士取水,傾於流觴竹筒之中,上浮酒杯,竹筒中水滿,酒杯隨波逐流,待軍士停止取水,酒杯環繞流觴兩圈,遂停止於趙山之前。

劉察道:“杯至趙雲峰前,請雲峰依規則約定,賦詩縱論罷。”

趙山遂起身,對在座拱手,便取酒杯,軍士前來將酒斟滿。趙山滿飲一樽,略一思索,便賦一五言古詩道:

志士盡忠誠,仁人竭智力。

非為登雲臺,但願四海一。

眾皆拍手叫好,稱讚趙雲峰志氣高潔。

趙山又縱論天下時局人物道:“自順安以來,天下動亂不止,先有諸王之亂,後有涼州、幽州梟雄爭衡中原。在下先在青州刺史周崇帳下,又至徐州牧伍文忠帳下,再隨前大司馬、封太尉麾下,此三人者,周刺史仁慈愛民,為治世之良吏,然失之於武略。徐州牧有漢朝大臣風範,人望甚隆,然失之為虛勢禮儀。封太尉武略剛強,名震九州,然失之為權謀少變。此三人者,皆漢朝良臣,國之砥柱。然不能挽救時局,終至隱退

失敗,誠為可嘆。吾自歸於漢中王麾下,即知漢中王當為漢朝中興之明主。漢中王者,外有領袖群英文武之姿,內懷聖王之德,固必定可以匡扶天下,重興大漢也。”

劉察道:“趙雲峰此番縱論,合乎情理,甚為中肯。正如雲峰為人之沉穩剛正也。”

再流觴行酒,至於封傳車之前。

封傳車遂起身行禮,取酒飲畢。道:“家父大漢忠臣,為奸賊所害。在下已經手刃仇人,為國除賊,堪稱人生一快。在下心中之英雄,以救國安民為己任,先有家父為楷模,後遇漢中王為明主,所見正與趙雲峰相同也。”遂起身,為在座歌一曲幷州塞北之歌,歌道:

大漢泱泱兮廣萬里

華夏爍爍兮美禮儀

胡騎馳騁兮烽煙舉

漢旗招展兮誅叛逆

又起身舞劍數番,然後謝座,亦獲得眾人讚賞。

酒杯再至文雄前,文雄乃飲酒賦詩道:

王莽據朝堂,董卓入長安。

天子遭挾持,忠臣赴國難。

宗室嫡長子,興兵在漢上。

明主領群英,欲將大義張。

高士懷此志,滿樽飲一觴。

吟畢,眾皆歡笑。

文雄又品論時局人物道:“動亂之世,便有豪傑輩出,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今公孫霸雖然掃平北方,稱雄一時,勢力雄霸天下。聞中原人士,多議論其為更世之雄。然以在下觀之,公孫霸喜武窮兵,好為虛勢浮華而不知厚德載物,人心將未能盡服。其行以霸道,只不過一割據豪強耳,實難稱之為雄。雖然一時囂張強盛,然必將迅速傾覆敗亡也。”

劉察道:“文兼武品評公孫國賊,可謂一語中的。前朝王莽、董卓者,違背天道,篡逆竊國,皆一一覆滅。公孫霸者,亦將步其後塵。”

眾人高談闊論,飲酒賦詩,甚得其樂。酒杯流至三巡,方至領英前。

領英遂執酒杯,起座賦詩道:

五伯七雄成舊事,楚王秦帝俱往矣。

漢家山河方崩裂,四海豪強即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