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78章 兩軍博力鬥智勇(第2/2頁)
章節報錯
天色已晚,杜
融在南鄭城中,只剩二千軍馬,又接得各處軍報,皆在交戰之中。杜融心中憂慮,心想若再有漢軍來偷襲南鄭,則將無軍可用。便令人報與方龍,可收軍回駐南鄭為上。又將南鄭兩千弱旅,皆不許休息睡眠,徹夜值守。
至夜半時分,忽然接得軍報,南鄭山下突然出現一支騎兵,正向南鄭襲來。
杜融大驚,急忙登城視之,果然見南鄭南面郊外十數里處,綿延一帶火光,勢如長蛇移動,喊殺聲隱隱傳來,正不知多少兵馬。
杜融見此,知道敵軍夜半突襲,南鄭將不守,於是傳令二千軍,準備待命撤退,不一刻,火光逼近,只見來軍人馬甚眾,火把綿延數里。
杜融隨即下令撤退,前方方龍軍會合。隨即令軍點燃城前木柴等物,燃起大火,欲阻止來軍。
來軍正是漢中王麾下大將獨孤虎八千騎兵,獨孤虎自領軍從劍閣出,從間道抄南鄭之後,奔襲數日,繞過緊要隘口燕軍,漢軍皆熟悉山中道路,遂從間道而出,到達南鄭附近。獨孤虎探知得南鄭守軍空虛,於是趁夜便來襲取南鄭。一萬人馬開至南鄭城下,果然守軍已撤,獨孤虎遂命軍救滅了火,帶兵奪回了南鄭城。
杜融率兩千軍已經逃出,向方龍大軍靠近。於天明時分跟方龍會合,杜融道:“今賊軍勢大,南鄭已經被襲取,我軍腹背受敵。將軍不宜在此相戰,可令各軍撤退定軍山。”
方龍聞知南鄭被襲取,亦驚道:“賊軍兵力怎會如此之眾?從何而來?”
杜融道:“賊軍諳熟漢中地理山勢,從間道繞過我軍防守,半夜突襲南鄭。”
方龍道:“吾可率軍復奪回南鄭。”
杜融道:“來敵將近萬人,盡是精銳騎兵,且賊軍數萬已經繞道陽平關進入漢中,即將對我軍形成合圍包抄之勢,將軍不可再復奪南鄭也。”
方龍嘆道:“此番用兵,吾欠深思考慮也。然我軍若撤,陽平關必然不支,袁布等數萬之眾,需得吾前去接應。”
杜融道:“將軍即可速去接應陽平關,可再從陳倉道撤退。南鄭雖失,我軍尚可以全也。”
方龍便派人令柴引以及各處關隘守軍且不可戀戰,速撤至定軍山拒守。
方龍與曹穩帶軍奮力拼殺,戰至日中時分,方殺退蔣道、冉輝二軍。又提軍急忙向陽平關而來。
柴引所部拒守南山口,與漢軍大戰一日,折損兩千人。天明時分接到撤退命令,柴引便引六千餘眾棄南山口而北走,至於漢水,渡河望定軍山而去。
漢軍遂奪取了南山口,進至南鄭,李超對李遠道:“今方龍率軍救陽平關,將軍可與獨孤將軍在南鄭駐守,將兵皆交付於吾,吾引軍襲其後,可大勝也。”
李遠道:“未得軍
師軍令,不可擅自用兵。如此去折損兵馬,該將如何?”
李超道:“你將本部軍交與我,此番勝利,功勞一人一半。”
李遠本不肯,無奈李超一再要求,遂將部下一半軍交付李超,李超會合本部軍,有七千人,於是便開向陽平關來,欲從後襲擊方龍軍。
方龍殺退蔣道、冉輝,率軍向陽平關挺近。杜融道:“南鄭已經為賊軍襲取,其必有追兵抄我之後,將軍可設伏兵待之。待擊退追兵,我軍可放心而進。”
方龍依照杜融計策,便再大路兩面山中密林處,布五千伏兵。領中軍緩緩而行。
李超率七千人追至密林處,見路上燕軍車撤馬蹄之印猶新。李超命令全軍道:“燕軍此去不遠,前方五十里,就是陽平關,我可襲其後而擊之。必能建功也。”
於是帶領七千人進入道中,全軍方進至密林中時,忽然兩邊一齊吶喊,箭如飛蝗,伏兵四起。
李超命軍抵擋箭矢,穩住軍隊,道:“此處雖然有伏兵,尚不足為懼也。”遂引兵布成陣勢,待箭矢稍停之後,便再向前衝出谷口。
忽然谷口喊殺聲大震,李超慌忙看時,只見方龍親自引軍掩殺過來。李超驚到:“此番中計矣。”傳令七千人馬速退,已經不及,兩邊伏兵又一陣箭雨,方龍領軍趁勢衝殺,李超在陣中遇見曹穩,曹穩提刀欲要來殺李超,李超大怒,揮動手中鎏金鏜,一鏜打得曹穩腦漿迸裂,死於馬下。方龍使大刀前來戰李超,李超勃然大怒,又揮鎏金鏜來打方龍,方龍使刀招架,戰不三合,見李超威猛至極,便棄陣便怕馬逃去。李超在陣中奮勇拼殺,殺敵數十,怎乃被伏兵箭矢所中。手下七千人馬,折兵大半,李超身中十餘箭,力竭而亡。蔣道聞知李超軍兵敗,領兵前來接應,李超已經陣亡,只接應逃出三千餘人。燕軍得勝,便整軍馬向陽平關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