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78章 兩軍博力鬥智勇(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倫來至陽平關,至袁布軍中,袁布見是公孫霸詔令,不敢怠慢,於是舉辦軍師上任儀式,又在軍中置酒,迎接款待黃倫。
黃倫略飲數杯,問袁佈道:“將軍奉命駐守陽平關,可知敵軍虛實?”
袁佈道:“賊軍皆在劍閣,見吾軍重兵駐防,不敢前來進犯。”
黃倫道:“容末將軍前一觀。”遂出席間,來至關上檢視,片刻,回到席間,對袁布說道:“陛下大軍正圍襄樊,漢中偽王於劍閣屯兵,恐趁隙來犯。今將軍所部守關將士,皆飲酒作樂,軍容渙散,若敵軍驟然而至,豈能迎擊?願將軍嚴明軍紀,以免被敵所趁。”
袁布舉杯道:“賊軍龜縮劍閣,陽平關易守難攻,又有方將軍重兵在後,可無憂也。軍士終日守關,無以為樂,權作消遣耳。吾有哨騎隨時探報,若賊軍前來,吾便能提前得知,可做預防,不為晚也。”
黃倫正色道:“兵者兇器也,戰者危事也。豈能以尋常之事待之?如若輕敵大意,必遭敗績。將軍不可不戒之。”
袁布心中雖然不樂,但不好不從,於是傳令,自今日起,全軍皆要用心守關,不得再飲酒賭博。黃倫又整頓軍紀,加強關前防守,以防漢軍前來奪關。
杜融至方龍軍中,方龍出帳迎接,互相問候畢。杜融道:“某奉陛下詔命,前來漢中輔佐將軍。將軍駐防漢中,以防漢中偽王本部,職責不可謂不重也。防守之策乃三軍安危所繫,干係重大,願聞將軍防守之策。”
方龍道:“漢中軍盡在劍閣。吾以袁布率二萬軍鎮守陽平關,吾率四萬軍屯守南鄭,以為掎角之勢。又在漢中各處險要路口關隘,屯駐軍馬不等。漢中偽王如欲前來,必先經陽平關,從其他路口而來,吾亦有兵馬阻截。漢中關隘路口險要,易守難攻。吾八萬軍,足可以防守抵禦賊軍十餘萬。”
杜融道:“將軍用兵甚合法度,然亦不可大意。漢中本賊軍巢穴,賊軍諳熟漢中地勢,恐其出奇兵前來突襲。將軍當謹慎設防,並於定軍山、雞頭關等險要處留軍駐守,以為備用。”
方龍道:“漢中已經在我手,定軍山、雞頭關乃我後方,在後方屯兵駐守,不宜浪費軍力乎?”
杜融道:“兵法在於未雨綢繆,預備後路,作萬全之策。如若戰局不可控,漢中不可守,我軍還可從險要全身而退。如不提前預留兵馬駐守,若退路為賊軍據斷,則將致全軍於危險之境也。”
方龍笑道:“軍師多慮耳。吾大軍八萬,即便不能勝漢中偽王,也當保持不敗之勢。以吾觀之,漢中偽王雖然得其人望,然其軍戰力非吾軍敵手。如欲硬戰,吾不懼漢中軍。”
杜融道:“將軍固然勇猛善戰,然漢中偽王部下
智勇之士甚多。如其用謀,又藉助諳熟漢中地理以算計將軍,恐將不利於將軍也。還望將軍小心從事,謹慎用兵,以不負陛下重託。”
方龍聞言,才虛心領受,於是抽調軍馬,以一千人守定軍山隘口,兩千人增守雞頭關。又依照杜融建議,將屯守各處險要人馬,再重新調整部署駐防。
不數日,杜融又對方龍道:“今日聞知哨探軍報,言漢中偽王劍閣人馬有所動靜,又聞知其得川中人馬輜重援助,恐將有進犯陽平關之舉。如賊軍大至,吾以為陽平關守將袁布軍勢力單薄,恐難以抵擋,將軍且宜再遣謹慎之將,率兵前往以助之。”
方龍遂從其言,便令部下穩重之將張厚,率兵一萬前往陽平關相助。
十月,漢中秋雨時節已經結束,天氣晴朗,道路暢通,正好用兵。
建夏設大營於劍閣,下令大軍攻取陽平關,各路大軍以此進發,唯有徐道、秦統二將,留軍一萬二千人在劍閣,護衛建夏與軍師文雄。
封傳車領前部軍三萬人,開至陽平關前,紮營攻打。
袁布令軍拒戰,黃倫見漢軍勢大,勸袁布堅守,然後將敵情飛報方龍,請其發兵援救。
不多時,徐然、洪超二將,各率一萬人馬殺至陽平關,圍住用力攻打。張厚一萬軍聞知,倍道而前,行至陽平關,援助袁布,得以稍稍抵禦漢軍攻勢。
方龍聞知陽平關被漢軍攻打甚急,於是又令部將曹穩領一萬步騎前往支援。忽然又得軍報,漢軍蔣道、冉輝二將,各率兵一萬,從間道而出,欲半路攔截方龍援軍。
方龍驚到:“若蔣道、冉輝二軍來,曹穩必然不能抵擋,恐其進犯南鄭,吾需親往拒之。”
於是留軍一萬,請軍師杜融守南鄭,自率萬人精騎,前來迎戰蔣道、冉輝軍。
方龍剛出城一日,杜融又接到軍報,漢中軍約有萬人,分兩隊從米倉山而來,欲要襲擊南鄭。
杜融道:“此必然是誘我出城之計,然彼軍萬人到來,不可不拒之。於是分兵五千人。”令將軍柴引統領,出南鄭,於南山口緊要大路阻敵。
蔣道、冉輝二軍,於間道突出陽平關之後,正遇見曹穩一萬軍,於是合軍攻之,曹穩不敵,慌忙率眾後撤,方龍隨後引軍道,扎住陣腳,敵住蔣道、冉輝軍馬。兩軍交戰,不分勝負,遂紮營對峙。
柴引帶五千軍,出南鄭,紮營南山口。不多時,李超五千軍至,率軍攻南山口,戰不多時,李遠又領五千軍至,兩軍一齊攻擊,柴引軍將不敵,急忙飛報杜融,杜融又遣三千軍馳援南山口,柴引得以守住南山口險要,天將日暮,李超、李遠遂稍停進攻,列陣南山口下不退,柴引不敢輕心,嚴加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