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177章 文雄設計復漢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韋舟水師於武昌被全殲,燕軍上下震動。公孫霸恐動搖軍心,遂駐軍漢水之北只圍襄樊而不攻。傳令三軍道:“大燕帶甲百萬,縱無水師,也可掃蕩東南。韋舟貪功冒進,致有傾覆。然區區數萬水師,無傷大燕之根本也。你等且以韋舟為戒,切勿貪功冒進。聽朕號令,待時而進取,平定東南,安定天下,皆能衣錦還鄉。”
公孫霸對歸海衛道:“今北方已平。幽州、冀州等各處皆可騰出軍馬,前來助戰。朕意為抽調幽州、冀州兵馬,相助公孫彪攻取合淝。如攻克合淝,即可定揚州,然後據揚州圍剿荊州,此不難下也。軍師意下如何?”
歸海衛道:“陛下此略甚高。今北方已定,中原大治,兵馬錢糧皆豐足。若以中原之兵力,攻克合肥而並取揚州,並無不可也。然臣所憂慮者,為漢中偽王未能剿除,其尚盤踞劍閣,如若其再起川兵,復奪漢中,又出兵陳倉,威脅長安,實為我大患也。”
公孫霸道:“朕已經留方龍、袁布重兵拒守,軍師以為二將不能阻止漢中偽王乎?”
歸海衛道:“漢中偽王素得遠近人望,其部下智勇之士甚多。方龍雖然有大將之才,然缺乏智囊謀士相助,恐為漢中偽王部下智謀之士所算。至於袁布者,一勇之夫耳,非大將之才。”
公孫霸道:“軍師之意該當如何?”
歸海衛道:“陛下攻取東南,得多方齊下也。陛下大軍,與荊州賊軍相拒於襄樊,則荊州賊軍無暇他顧。正好可用驃騎將軍所部進攻合淝,並取揚州。西線漢中偽王,亦不可輕視。陛下可調中原之軍入長安防守,再遣智謀之士,相助方龍,只需方龍能守住漢中。臣料一年之內,揚州、荊州將難以支撐,陛下即可趁機奪取。之後益州即可唾手可得也。”
公孫霸大喜道:“軍師之言甚善,正合朕意。但不知何人可以為方龍軍師?”
歸海衛道:“臣舉薦二人,此二人雖然無甚名望,然多有智慧,深通謀略。可以前往相助方龍、袁布。”
公孫霸喜道:“軍師既然知曉智謀之士,為何早不舉薦於朕?不知軍師所推薦為何人也?”
歸海衛道:“請陛下恕罪。此二人者,都非臣之故交。一人為京兆右扶風人,姓杜命融,字子華。其人善通軍法智謀,前曾為第五均軍中參軍,第五均西征漢中之時,此人曾隨軍,多獻計謀,第五均未能用,遂敗。後用其謀,方得脫離漢中,不至於大損。後回到長安,不願意在輔佐第五均,便藉故稱病退居桑梓田園,閉門讀書。後第五均敗,臣聽說此人,曾前往見之,果然有軍師之才。臣勸其歸順陛下,其以丁憂為辭,臣因其前番輔助第五均,恐陛下不能見用,所以未曾推薦。
另一人者,陛下知也,為寇遁所部參軍黃倫,因為寇遁降敵,黃倫被牽連治罪,如今在洛陽獄中。此二人,胸中皆有軍謀,陛下若以杜融輔助方龍,以黃倫輔助袁布。則可以在漢中抗衡漢中偽王也。”
公孫霸聞言,道:“朕用人不拘一格,只需有才能即可,何在乎小節小過乎?既然軍師推薦,即便以軍師之意,擢用此二人罷。”
於是令左右近臣寫下詔書,遣人至洛陽獄中,提出黃倫,恢復其參軍職務,又升三級,為軍師祭酒,命前往漢中袁布軍中,擔任智囊,輔佐袁布守陽平關。又遣人至右扶風,以皇帝敕書徵召杜融為軍師中郎將,前往漢中輔佐方龍。並順便給方龍、袁布二將下詔令,命其用兵之時需得采納借鑑軍師之策。
黃倫接到了敕命,便從獄中出,領了詔命,帶二從者騎快馬向漢中馳去,至陽平關袁布軍中到任。
燕朝使者前往杜融家中,宣公孫霸詔命,杜融接詔,心中猶豫,使者見其遷延不動身,道:“先生欲要抗命嗎?今軍情緊急,陛下重用於先生,先生如不奉命,在下吃罪不起。”杜融無奈,只好應命。遂接了詔書,使者給其隨身護衛二人,三人上馬,便向漢中奔來。
漢中王劉建夏率領人馬駐紮劍閣,欲趁隙奪回漢中。見公孫霸又興大兵進犯荊州。建夏對文雄道:“今可起兵奪回漢中否?”
文雄道:“燕軍方龍、袁布等以重兵防守,我今軍力不足以反奪漢中。殿下且先觀形勢,可從川中增派軍馬,再尋機進取。”
於是建夏又下令,傳諭川中增派軍馬,蜀郡太守向宗便又抽調川中各郡人馬萬餘人,又招募新兵萬人,發往劍閣,李整負責運送軍糧輜重,皆源源不斷供應建夏大軍。
十月,建夏聞知荊州與揚州聯手殲滅燕軍水師三萬人,喜道:“荊州將無水路之憂也。”又聞知燕軍大軍進圍襄樊不退。建夏對文雄道:“燕軍主力圍困荊州襄樊,公孫霸大軍親征,潛龍軍師壓力甚大。孤欲反攻漢中燕軍,以分解荊州之勢,如何?”
文雄道:“今川中增援已至,吾軍兵力已超過漢中燕軍,而公孫霸尚在荊州,難以一時回援,此事可以進軍矣。殿下先欲做準備,容愚弟先查探燕軍近況,再做計畫。”
於是令細作哨探查探之,細作回報,最近公孫霸遣二人為軍師,前來相助方龍、袁布二人。
文雄問道:“不知所遣軍師者,為何人?”
細作再去查探,得知是杜融和黃倫二人。文雄笑道:“杜融有軍中智囊之稱,前番與第五均進犯漢中之時,第五均不用其謀即敗,用其謀,便可全身而退。此人不可小覷也。只不知黃倫智謀如何?不過以吾預料,此二人即便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