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臨風以摧枯拉朽之勢,兩個月內攻下寧國十座城池,狠狠地報了寧國突然襲擊盛國之仇。

且有繼續向東推進,直入寧國京都之態。

寧皇驚慌失措,殺了逃回京都的寧國統帥,以及當初極力主張發起戰爭的激進大臣。

寧國使臣帶著割下的腦袋,求見姜臨風,意圖求和。

盛國當初被涼、楚、燕三國夾擊,三面受敵。

寧皇也錯判形勢,以為寧國可以從中分一杯羹,才下達攻擊命令。

如今戰敗,總得有人為這場戰爭負責。

這個負責的人,肯定不能是他。

那戰敗的將軍和促成此次禍事的大臣,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姜臨風停止向前推進,傳信回京城,請盛皇示下。

五國平衡局面已成多年,不能輕易打破,盛皇同意議和。

戶部尚書和樂逍遙,分列議和正使和副使,被派到前線。

與人談判,錙銖必較,還是戶部和生意人比較擅長。

最終盛、寧兩國達成和議:

姜臨風所佔十座寧國城池,歸屬於盛國。

寧國五倍賠償盛國以及盛國百姓,在這場戰爭中的損失。

兵部尚書與陳子煜絲毫不客氣,將賠償金額生生提了數倍。

畢竟國庫的支出好算,百姓所受苦難無法衡量。

林落蕊所花費的數百萬兩白銀,也一併討了回來。

經此一役,寧國多年籌謀一夕被毀,並且元氣大傷。

想返過勁來再覬覦大盛,那就不知道得是多少年之後的事了。

而盛國一戰之後,國力未有受損,還憑空多出了十座城池。

出征八個月後,姜臨風大勝而歸。

去時是寒風蕭蕭的秋日,回時已是綠樹蔭蔭的初夏。

姜將軍騎在馬上,銀盔銀甲、英姿颯颯,少年意氣,風發飛揚。

京城,鼓樂齊鳴,歡聲震天。

數十萬百姓分列長街,迎接丰神俊朗、威風八面的戰神,和出征的英雄將士們回京。

金鑾殿上,皇上眯眼打量一身倦色,卻仍威武不凡的姜臨風。

果然,狂有狂的資格,倔有倔的本錢。

此子本非池中物,區區一個駙馬怎可能圈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