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亦心境複雜地打量著殿下跪著的姜臨風,以及其身後的眾多將士。

此次出征三地的,大都是一心依附靖王的人。

自此之後,靖王一派必然更加得勢,朝堂風向日漸明朗。

“靖王,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指揮得當,終獲全勝,賞……”

“永寧侯姜侯,……”

“姜戍風……”

當值太監尖利清亮的嗓音,迴盪在大殿之上,宣讀皇上與兵部、吏部,徹夜不眠制定的一份封賞名單。

名單很長,皇上幾乎面面俱到,儘量使每一個有功之臣都得到應有的封賞。

從前線正面抗敵的將士,到後方負責籌備糧草軍餉的兵部、戶部諸人。

從三地征戰總統帥靖王,到姜臨風的直屬副將明飛等人。

還有負責議和的戶部尚書和樂逍遙,無一遺漏。

按功勞大小,官職或升兩級或升一級,也有賜府邸田地,金銀布匹等等。

守城之戰中,表現突出的東間府知府和守備,更是連升三級,不日將調往京城另行安排。

方紹庭因此次做出的極大貢獻,連升兩級,也是三品官員了。

眾臣屏息靜聽,所有人都封賞完畢,獨獨沒有聽到,此次功勞最大的,姜臨風的名字。

回想起來,姜臨風當日是從天牢中提出來臨危受命的,抗旨之罪還在身上揹著呢。

有人扼腕嘆息,難道皇上要讓他以今日無上之戰功,抵昨日抗旨之罪?

那豈不是太可惜了?

也有人暗自得意,憑他姜臨風立了多大的功,也只能抹平前罪,怪誰呢?

哈哈,只能怪他自己命不好。

“咳,咳,左驍衛大將軍姜臨風。”

高坐在龍椅上的皇上清咳一聲,聲音不高不低,不緊不慢地說道:

“姜臨風,臨危受命,拒敵於東部邊境。

殲敵數十萬,俘虜數十萬名,為大盛收復失地並開疆拓土。

實為功勳卓著,戰功彪炳。

今封姜臨風為忠毅侯,以表彰其無上戰功。

賜侯府一座,封地千頃,金萬兩,銀十萬兩,珠寶若干,布匹綢緞若干。”

皇上金口玉言,群臣譁然。

忠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