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與二皇子交好的勳貴子弟則不願意了,但他們實在找不到為薛守志講話的由頭,說薛守志反應快,及時到南陽府通報求救,這由頭騙騙人還可以。你還真的要把這講出來,那就更丟人了。
南陽府就沒有派救兵,是守城的一千郡府兵加上民團平亂的,那就是說這樣的民亂根本就不需要去求救,渠縣自己就可以平定了。
除了廢物,誰還能幹出這樣的事呢。縣令跑了,縣令的幕僚和民團把民亂搞定了,這都什麼事。
如果薛守志是和山南縣李化的爭鬥,那學子們中間幫著他的人可能還會多少幫他出頭。可現在是薛守志一個人就把自己打敗了,你讓人怎麼說。
除了武盛院,京城不少衙門都私下裡議論紛紛,兵部裡面都有些官員竊竊私語了。鎮南將軍徐彤這次到表現的很大度,他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議論,看到別人私下議論的話,他還會勸解。
可是徐彤在他的家宅裡面是差點
(本章未完,請翻頁)
把大牙笑掉。靖國公那是大宗師啊,不斷武功高,而且會帶兵,可薛守志簡直連頭豬都算不上。
徐彤為此是越看小胖子飛飛就越喜歡,這是自己的種,別看人胖,可要是比起薛守志,那簡直是太出色了。
最難堪的就是靖國公薛江了,他有氣出不來。你找到對手相互對打哪怕輸了,至少知道對手是誰,你還能和對手交戰的時候全力應付。
可這算什麼,一個民亂,他兒子棄城而去。留下個幕僚守城,這誰看不出來當時薛守志就是把劉振當做擋箭牌。
問題是劉振守住縣城了,因為薛守志跑的時候,那些堂會的會眾去追薛守志,直接追到渠縣豫南陽府的交界。薛守志是很狼狽的的跑到了南陽府,而在南陽府的他給劉步彤還有孫步志大講渠縣有幾萬人發起了民亂的時候,有渠縣的差役到知州府來報渠縣守住了。這當場就讓劉步彤臉上很精彩。
而駐紮在小坪鎮的民團則協助了劉振保住縣城,還在各個鄉鎮平亂。現在渠縣安定了,薛守志又悄悄的回去了。
從好處想,薛守志能保住官位,因為縣城沒有丟失,而且還可以說薛守志是到南陽府求救,同時在走前安排了劉振守住縣城,而且薛守志在出城的時候故意一起亂民的注意,讓亂民去追他,是因為這樣才保住的縣城。
這樣的說法睿帝會認可的,因為他是靖國公,薛守志是他兒子。但睿帝不會真的就以為薛守志是個有本事的人。甚至睿帝還會私下告訴他薛江,保住了薛守志是給他面子。
那樣的話,他幾十年來的功勞就算抵消了。睿帝可不是個大度的帝王。
所以薛江的決定是不管不問,他是兵部尚書,這事歸吏部管,吏部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吧,他犯不著為了薛守志當個縣令而出面。
可二皇子司馬賀不這樣想,他還是想保住薛守志啊,只要薛守志在渠縣,那就可以繼續對抗山南縣,他以後就有機會把山南縣拿回來。
司馬賀授意吏部的官員按照薛守志上報的文書處理,就不要上報給內閣了。一個縣城的民亂,而且還平定了,這樣的事不需要內閣再表態,甚至送到睿帝的面前。
司馬賀的意思是,就這麼算了。民亂平了,薛守志繼續在渠縣當縣令不就好了。而且南陽府的劉步彤沒有上報什麼啊,渠縣歸南陽府管轄,南陽府的知府都沒有提議為此讓薛守志擔責,那吏部為什麼主動提出來呢。
還有南陽民團的江倩,他上報的文書裡面一樣沒有提到薛守志,民團沒有搶功勞。那這次還有得商量。
司馬賀是為了這事忙碌了好幾天。但他還是失望了,薛守志調離渠縣,回京到兵部任職。而新任的渠縣縣令是太子的人。
因為太子是不會讓他如意的,太子司馬哲這個時候不會放過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