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府熱熱鬧鬧,司馬哲還擺了酒席。而二皇子府府裡是乒乒乓乓的作響。司馬賀把能砸的都砸了。

李化在山南縣的時候,他氣惱。現在李化不當山南縣令了,他剛高興沒有幾天就遇到這個事。薛守志就是頭豬,比司馬向都不如。

司馬賀甚至還有點埋怨靖國公薛江,因為薛江沒有為薛守志保住縣令而出頭。現在難堪的就是他司馬賀一個人。

等司馬賀稍微冷靜下來後,他還是去找了靖國公薛江。

薛江要比司馬賀平靜多了,他兒子薛守志能回到京城的兵部就很好了。太丟人了,他其實連兵部的官職都不想讓薛守志去做。

兩個人見面後,還是司馬賀先為薛守志打抱不平的,他不是為了薛守志,在他心裡的薛守志就是頭豬了。他是為了薛江。

“國公,這口氣你就忍了?”司馬賀用為薛守志打抱不平的口氣說道。

“有什麼不能忍的,小孩子沒有做過官,不知道輕重,他擅離職守,不罷免官職就是陛下洪恩了。”

“可,總不能把渠縣交給太子的人吧,那山南縣現今還沒有收到我們這裡,現在渠縣在丟了,以後整個南陽府怕是以後都保不住。”

“所以,關鍵在南陽府。”薛江認真的說。

“國公的意思是?”

“南陽府知府劉步彤是首輔肖文通的弟子,向來左右搖擺,他如果壓制山南縣,怎麼能有現在的模樣。”

“那就把劉步彤換掉。”

“殿下不需著急,或許陛下已經在考慮了。”薛江幽幽的說。

其實他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他是在暗地裡看著。他看的是睿帝。

睿帝把薛守志調離,這個很容易理解。他薛江的面子是要給的。他管理兵部,還是大宗師,睿帝犯不著為了薛守志的事得罪他。

派太子的人到渠縣做縣令,這同樣並不意外。二皇子的人沒有把渠縣管理好,換個太子的人去,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關鍵是南陽府的知府的位置。

只有這個位置,才是睿帝最終的態度。

如果睿帝不換掉劉步彤,那他薛江還會等下去,可睿帝要是讓太子的人去做南陽府知府,那就是對二皇子真的失望了,甚至以後整個豫郡都可能會逐步換成太子的人去管理。

“國公,那要不要讓人彈劾劉步彤,上次吳縣有匪寇處理了孫偉河,這次渠縣民亂把薛公子牽連了,可他劉步彤職位南陽府知府難道就不該當責?”司馬賀問道。

“你不擔心肖文通會不滿意?”

“不去管他,只是他的一個弟子,而且還不是什麼真的弟子。況且肖文通曆來圓滑,這時候應該不會為了劉步彤出面。”

“不妥當,殿下,此時還是什麼都不要做。等陛下的態度,陛下既然任命了太子的人做渠縣的縣令,那就會還有別的打算。殿下可以找龐貴妃去問問。”

“對啊,我那老舅是豫郡的太守,他怎麼能容忍渠縣的縣令是太子的人,山南縣、吳縣的縣令都不是他的人,現在再加上渠縣,那半個南陽府都可能不歸他管了。”

司馬賀立即來了興致,既然渠縣縣令派了太子的人,那他就把南陽府知府換成聽他的話的,這樣似乎更好。

司馬賀與薛江在靖國公府商議,其實睿帝已經做好了決定。他就是先把渠縣縣令的人任命了,再看看太子司馬哲與二皇子司馬賀會有什麼反應。

不出意外的是,司馬哲那邊是熱熱鬧鬧。睿帝對此什麼都不說。他還要看看司馬賀會怎樣。

睿帝本來就打算讓二皇子的人去做南陽府的知府。劉步彤在太子與二皇子之間左右搖擺,誰都不想得罪。

這原本是好的,很符合睿帝的心思。可現在不一樣了,渠縣、吳縣、山南縣都是和太子交好的人,那樣南陽府知府這個位置就要換人了。劉步彤不在適合。

而且一定是要換個二皇子的人,因為豫郡的郡守是龐鴻文。睿帝現在沒有要把龐鴻文調離豫郡的任何想法。那他就會表示他是支援龐鴻文的。

讓睿帝拿不定主意的是,南陽府守備要不要換了。現在的守備孫步志難當大任。江倩倒是個很不錯的人選。

但江倩畢竟和李化關係還不錯,李化辭了縣令,但民團是由山南縣製作坊提供的,所以睿帝還要想想看。他要看二皇子司馬賀與龐鴻文的態度。

如果司馬賀明白事的話,就會想辦法力推一個人去當南陽府的知府,可如果司馬賀連這點眼光都沒有,那他就只能另派個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