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 太子奏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現在呢,小小朱那邊就是個名義,估計就是小蓋章狂魔蓋個章,然後送給他的父皇。
雖然大家也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依然會讓不少人感覺到比較吃驚,也覺得太子是真的地位穩固。哪怕只是象徵性的一些事情,不過依然不影響太子有了名義。
皇帝現在年輕力壯,居然就捨得這般培養太子,這可不是一般的寵愛啊。
徐系一脈的勳貴自然是有些振奮的,主要就是因為皇太子的地位穩固,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是好訊息。徐系一脈的勳貴當然天生的親近小小朱,就像常系一脈以朱允煐馬首是瞻一般。
說句難聽的,‘先皇’要是沒有駕崩,他要是登基冊立了呂氏,常系的勳貴可能沒有太大的意見。但是他們肯定會上摺子請求冊封常氏為皇后,肯定會迫不及待的請求冊封皇太孫為皇太子,絕對不會給呂氏、朱允炆任何機會。
當年朱允煐的情況看似稍微複雜一點,但是實際上也沒有太複雜,嫡長的名分在那呢。
不過他們肯定也是拼盡全力的,肯定要成為朱允煐的依靠,要成為朱允煐的羽翼。朱允煐登上大寶,也是符合常系一脈勳貴的利益。
而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小小朱國本的地位穩固,徐系一脈的勳貴當然也是要為太子搖旗吶喊。太子以後勢必要登基的,誰也不能威脅到太子的地位。
哪怕這一次籌功的事情,皇太子也就是得到了象徵性的權力,但是這也就是‘昭告天下’!
往深處一點的想,這實際上也是當今天子允許一些武勳靠近太子。不是徐系那種天生靠近太子的,而是允許一些傅系一脈的人靠近,或者是其他山頭的將領靠近太子。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嘛,這些將士在高麗浴血奮戰,再多的功勞都是應得的,那是他們拼殺出來的。但是得到了賞賜之後,必然要感謝皇帝的聖恩。而現在皇太子主持這件事情,那恩典就是太子賞下來的,當然也要感謝了。
想明白這些事情,自然也就讓徐系一脈的勳貴們更加激動,對於大明朝太子的未來有著更多的信心,他們也都覺得皇太子的地位穩如泰山。
至於說擔心皇帝恩寵太過也沒必要,因為不管是以前的大朱還是小朱,也都是比較小的年紀就明確了地位,也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一些勳貴,甚至是有點兵權。
皇帝都不忌諱這些,其他人這個時候要是多嘴,那就很容易被扣上一個離間天家親情的罪名,那可不是什麼小事情,這樣的罪名不要說一般的文武百官,就是宗室外戚都扛不住。
朱允煐這個時候又問道,“太子,既然讓你主理此事,心裡可有章程?”
小小朱沉默了片刻,就在徐輝祖心裡有些暗暗焦急的時候,小小朱也反應過來了,這就是讓他按照此前商議好的方案來執行了。
既然是這樣就不需要擔心了,小小朱有些時候確實缺少一點急智,這倒不是因為小小朱笨,單純的就是因為他的年齡不夠,經歷的事情比較少的原因。
但是現在讓他按照此前商量好的方案來,那自然也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對他來說小菜一碟。
小小立刻說道,“啟奏父皇,兒臣以為除了五軍都督府外,當有兵部、宗室協理。”
朱允煐似乎有些不高興,說道,“宗室?太子當知道事涉兵事,宗人府上下不好牽涉其中。”
大家也都不覺得皇帝這麼說有問題,大明朝的宗室已經足夠富貴顯赫了,歷朝歷代也很難找出來比大明朝宗室更加受到優待的群體了。
宗室的身份敏感,他們天生不適合和軍權接觸,這是非常犯忌諱的事情。皇帝這麼說沒問題,就算皇帝不說,估計也會有大臣提出來反對,這不是駁太子的顏面,單純的就是為了大明朝的長治久安,這是臣子的本分。
小小朱也不惱,繼續說道,“父皇,兒臣以為此戰乃滅國大戰,朝廷興義兵、伐不臣。若只是依循舊曆,有損朝廷顏面。當以宗室外戚協理,以示天家恩典。”
聽到小小朱這麼說,不少人就陷入深思,皇太子這麼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宗室這邊派人出面,哪怕只是象徵性的,但是這個象徵性也可以收攏人心。
小小朱這個時候又說道,“臣以為,當以駙馬都尉協理。高麗不臣,乃朝廷覆滅第一個不臣之藩國。臨安大長公主駙馬李祺久為天津知府,善理瑣事。”
小小朱話音剛落,很多人面面相覷,甚至可以說有些內心震撼。皇太子,可真的是什麼都敢說啊!
李祺,那可是李善長長子。雖然他是駙馬都尉,可是誰不知道李善長下場算得上比較淒涼。
那可是曾經協助皇帝確定天下山川神癨封號、封立諸王、爵賞功臣的權臣,是很多人眼裡大明朝的開國第一功臣!
就在有人按捺不住想要幫小小朱開脫的時候,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似乎有些不高興,“既然如此,就依太子所奏。太子,退下吧。”
不少人鬆了口氣,因為皇帝看起來是捏著鼻子認了太子的奏請。不過看起來也只是皇帝在維護太子的威嚴,所以不得不承認這件事情。
這麼迫不及待的讓太子退下,自然也就是不希望太子再提出什麼建議,要不然就難辦了!
小小朱立刻退下,繼續保持著自己一副沉默寡言的樣子。父皇交代的事情已經辦好了,這個時候就什麼都不要說了,他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這就行了。
至於其他臣子內心裡在想些什麼,這和小小朱可沒有什麼關係。他上朝就是來辦這一件事情,辦好了這件事情自然也就足夠了,其他的和他無關。
而知曉內情的徐輝祖面無表情,他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會說,這就是最正確的做法。太子這件事情辦得好,這就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