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東歐姑娘(第2/2頁)
章節報錯
馬上說:“我是中國人,我叫劉蘇悠悠。”
說了還不解氣,用英語說了一次,用德語說了一次,最後再用中文說了一次。
開始聽新來的姑娘用英語說出來,金髮姑娘馬上就有些不屑,眼睛忽閃忽閃的,聽她用德語說一次,中文又說一次,臉色才恢復了正常。
“你是從哪裡來的?”既然禮尚往來,劉蘇悠悠當然要問對方。
這是最淺顯的德語,對方明顯懂了,增強了一點自信,也用德語回答:“我叫娜塔莉亞,從保加利亞來的。”
劉蘇悠悠首先開啟自己揹包,本來鬆鬆垮垮的大包,上飛機之前,被司機小李塞得鼓鼓囊囊的,說是劉總吩咐買的,是姑娘們喜歡吃的零食,還有就是交際用的小禮物。也沒來得及看是什麼東西。開啟了有點兒小驚喜:話梅、橄欖之類的小包裝食品,再就是一盒子繡花的絲綢手絹。
那些小食品真是自己喜歡吃的,精美的繡花手絹,也是中國的傳統工藝,作為伴手禮再好也不過了。劉蘇悠悠真佩服劉總想得周到,對自己出行煞費苦心,像長輩一樣關心自己,心裡特別感動,有一種熨帖以後的溫暖。
悠悠看過去,身邊的女子高大,有一張典型的東歐人面孔,面板白的象玉石一樣,如果不是那一臉的雀斑,真是美女了。
雖然把自己當成了東洋人,既然是自己的室友,也應該搞好關係吧。於是拿出了一張粉紅色的繡花手絹,送了過去:“這是我們的見面禮,不要嫌棄。”
隔著玻璃紙的包裝,也能看到那精美的繡花,娜塔莉亞匆匆撕開包裝,抖開來,驚喜的尖叫起來:“哇——好漂亮,好美麗呀,就像你們東方的姑娘一樣,充滿了魅力。”
流利的英語誇讚讓劉蘇悠悠忍俊不禁,笑道:“你為什麼不說德語呢?”
那白皙的面孔粉紅了,雀斑也淡了幾分,她不好意思地說:“我,我說的不好,我怕你笑話。”
悠悠馬上就說:“我們都是來學習的,必須用德語練習,能不能定一個規矩,從現在起,我們都用德語說話。”
娜塔莉婭只能點頭說好。
“你學德語多長時間了?”
對方結結巴巴地說:“到這裡已經兩個多月了,非常寂寞,正好你來了,我很高興。”
學了兩個多月,怎麼還這個樣子,發音也不標準,說的拖泥帶水的。看來,要鼓勵她多用德語,兩個人也好交流。娜塔莉亞不敢說話了,牙疼一樣倒抽了一口冷氣。
劉蘇悠悠就說:“如果你不用德語說話,我就用中文和你說話,你更聽不懂了。”
對方茫然地搖搖頭,意思就是沒有聽明白,她只好用英語補充一句:“從現在起,我們都用德語說話,如果你聽不懂,搖搖頭,我就用英語給你解釋,但是你必須要把這句話給我用德語重複說一次,而且要把這一句完全學會,否則我就不同你講話了。”
本來就孤獨寂寞,好不容易盼來一個同寢室的姑娘,居然把德語說的那麼溜,心生羨慕,點頭同意。
上午的課已經結束,娜塔莉亞主動當導遊,帶她到校園裡走了一圈,儘管這只是一個培訓機構,只有一棟教學樓,還有幾間平房,但是有花園,有小池塘,有草坪,轉了一圈,才到食堂吃飯。
食堂是在平房裡。吃飯的人並不多,花色品種也很少,麵包、牛油、烤豬肉、馬鈴薯,十分單調,保加利亞姑娘大快朵頤,見中國女孩索然無味,一個勁兒地勸悠悠多吃一點,說她在中國一定沒有吃過,因為聽說那裡太窮了。
悠悠沒有申辯,心想,雖然自己家裡並不富裕,但是從整個國民來說,富裕的還是越來越多了。哪怕窮家小戶吃個便飯,大多數也是有葷有素的,沒有那麼多高熱量的食物,也比較有益於健康。
只是為了練習德語,劉蘇悠悠才告訴她,西方人對中國太不瞭解,觀念還停留在過去,以後有時間去中國看看,就知道大不一樣。
下午就開始正式上課,老師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把她帶進了一班,發給她一套教材。一看,還是母音、子音的啟蒙。她把教材還給老師,說這些她已經掌握了,要到更高的年級上課。
老師聽她說只學了一個月,還在中國學的,馬上口吐蓮花,嘰裡咕嚕的說了一長串,說來語言培訓的,起碼要學習四個月,每一個月分成一班。像她這種情況,都要從頭學起。
一共才一年的學習時間,就要在這培訓中心耽誤四個月,她馬上提出意見,說,自己已經學了一個月,有基礎了,不應該在二班。
教德語的年輕的小夥子不滿,瞪著蔚然的大眼睛,望著中國姑娘,然後用德語問:“你要到幾班上課?”
見小夥子傲氣十足,年輕氣盛,劉蘇悠悠不想讓他為難,就說要到辦公室去問一問,瞭解一下情況。小夥子神色緩和了一點,揮揮手讓她出去。
又找到那個辦公人員,不知道那個婦女的職位,也不知道怎麼稱呼,只是按照中國傳統習慣,喊了一聲老師,拿出一塊絲綢手帕送給她,說剛才沒有來得及,按照中國的說法“禮輕人意重”自己說不出來,換成淺顯的德語:“禮物雖然小,但是我萬里迢迢帶過來,表達我的一份心意,請收下。”
“真漂亮!”女人驚呼一聲,開啟一看,淡藍色的底色上面是金色的玫瑰花,她神色有點古怪,“這上面怎麼是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