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一章 冊立大典(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貴也遞過一張聖旨給李治,李治用稚嫩的聲音,大聲的朗讀著,大意就是自己成了太子了,也該盡孝道,行仁政,學習先輩云云。
另外,聖旨中也封了王氏為太子妃,武順則是被封為太子嬪,雖稍稍不及側妃,但好歹也是有名有分了。
待冊立大典尾聲的時候,李二也當眾宣佈,無關的藩王之類,就可以先行回封地去了,至於吐蕃等國的使臣,路途比較遙遠的,可以待春節過了之後,再行返回,以防這些人走到半路就被西北風吹回來。
尤其是波斯吐火羅這些地方來的使者,光是路程就得將近三個月,這要是走回去,天寒地凍的,只怕沒到國土就被凍死在半路了。
而蘇我入鹿和祿東贊,這些和大唐關係比較近的國家,一般也不願意就這樣回去,倭國除了派蘇我入鹿來朝賀之外,還帶了幾個遣唐使留學生,這也就是起碼要住到明年秋天的意思了。
至於祿東贊,則是厚著臉皮不走,堂堂吐蕃的大相,如今像小學生一般,拼命的在長安城裡東奔西走,以求結交大唐的臣子,方便從他們口中得知一些平時不會輕易知曉的訊息。
冊立大典之後,李二按例是要請客乾飯的,群臣吃吃喝喝之間,李淳風突然出列道,
“臣為朝賀太子冊立,特為陛下研製一枚丹藥,進獻於聖人!”
李二顯得很開心,
“好好好,李卿有心了,來啊,呈上來,也不知這丹藥是否有用,朕吃了不少日子,可有效果啊?”
李淳風是道士不是醫生,看了看李二的臉色笑道,
“陛下的氣色更勝從前,想是丹藥多少有些作用。”
陳宇心中一緊,李二還是走上了吃丹藥這條路了,歷史上李二隻活了五十二歲不是沒有道理的,李家雖有祖傳的“風疾”,但在李二身上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體現,況且年輕時的李二身體健碩的很,弓馬嫻熟武將出身,若不是被丹藥掏空了底子,想必貞觀朝還能再延續個幾年。
陳宇咧了咧嘴,沒吱聲,他沒有把握去勸阻李二
,但其實李二表面上看起來龍馬精神,其實在丹藥的腐蝕下,底子會愈發的虛弱。
和古人講丹藥有毒是沒用的,陳宇太清楚這一點了,所以他寧可李二按照原來的歷史軌跡,於貞觀二十三年駕崩,也不願意拿自己的烏紗帽去開玩笑。
李二喜滋滋的接過李淳風的丹藥,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用溫水服下,還笑呵呵道,
“也不知這丹藥是否真的有效,朕前些日子服下李卿的丹藥後,只覺得周身發熱。”
李淳風點點頭躬身道,
“服用丹藥後發熱乃是平常之事,陛下服用丹藥後,不宜操勞過度,需靜養幾日方才能煉化。”
李淳風獻寶結束後,群臣又是一片稱頌,大多也是說李二龍精虎猛,我大唐如日中天云云。
李二開心的笑的像個孩子一般,旋即擺擺手道,
“我大唐方興未艾,朕得上意,為大唐之主,心中甚慰,如今太子也冊立了,當早日入朝參政,朕屬意,於十月時分,前往湯泉宮避寒,宮中由太子監國,玄成和玄齡,你二人當輔佐太子,好生教導國事,凡有大事不能決斷者,皆可來報。”
李二一到冬天就想著去湯泉宮泡溫泉了,長安城自然就留下李治監國,去年也是如此,只不過侯君集謀反一事,讓李二心有餘悸,所以現在太極宮的守軍,已經由原先的十六衛輪流駐防,改成了左右衛和左右武侯衛駐防了。
魏徵激動的渾身發顫,出列躬身道,
“陛下只管安心前往湯泉宮避寒,老臣當盡忠職守,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二滿意的點點頭,魏徵雖然臉黑嘴醜脾氣差,但是論忠心確是一等一的,待看看殿中的眾臣,李二又咂咂嘴道,
“吳國公陳宇,既為太子少傅,也當在京中輔政,此番前去湯泉宮,卿就不必同行了,若有事再來參奏也不遲。”
陳宇忙出列領旨謝恩,回到座位後,一旁的長孫衝羨慕的說道,
“子寰如此年輕,便已位列宰輔,我等實是羨慕的緊吶。”
陳宇撇撇嘴,長孫衝說的輕巧,京中大小事務基本都是房玄齡說了算的,自己這個尚書右丞如此年少,又缺乏輔政的經驗,基本也就是上朝聽個響兒。
大殿之中高興的除了魏徵以外,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李治了,小李治雖然不貪戀權力,但是李二不在太極宮,魏徵輔政便不可能時時來監督他的課業,還有一大堆事務等著他和房玄齡批閱呢,擺明了便宜李治了。
不高興的可就多了去了,李佑李貞這些藩王,過了今天就得收拾收拾鋪蓋卷,滾回封地,再要想見著李二,估計就得是貞觀二十三年李二駕崩的時候了。
陳宇回到家把這話一說,一干妻妾也很開心,這次總算不用跟著李二一起去湯泉宮了,還能在家中多陪陪她們。
“阿耶總算也體諒咱們家一回,去年便是侯君集謀反,連帶夫君也重傷了大半個月才恢復!”李漱喜氣洋洋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