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萬邦來朝(第1/2頁)
章節報錯
心裡不爽歸不爽,李治表面上只得恭恭敬敬的看著進入麗正殿的魏徵,略略一拱手,
“見過魏師。”
魏徵也是一怔,沒想到陳宇和李恪也來了,趕緊也躬身道,
“見過太子殿下,見過吳王殿下。”
李恪見魏徵來了,笑呵呵一拱手,
“既是魏師前來教導太子,孤王不便打擾,這就走了。”
李治看著魏徵一副黑口黑麵的樣子,心中一陣悲慼,這太子之位也不是那麼好坐的,起碼,魏徵沒死之前不好坐。
待出了東宮,李恪就說要先回之前的吳王府瞧瞧,裡面大約是許久沒人打掃了,陳宇笑呵呵與他告別後,徑直來到工部,張亮正愁眉苦臉的看著一份份下屬官員遞上來的奏報,上面全是哭窮要錢的。
小吏一通報,張亮忙抬起頭,用力擠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臉來,
“吳國公來了?可是有事?”
陳宇笑嘻嘻一拱手,
“見過鄖國公,某是來問問,如今大唐的兵船,可都是工部打製?”
張亮點點頭,
“那是自然,不消說是兵船,便是普通運糧的官船,也一應由工部管轄。”
陳宇微微頷首,
“是了,我大唐的兵船太小,某想著,能否把它造大一些,還能將貞觀炮置於船上,這樣,我大唐的水軍在海上可就佔盡了優勢。”
張亮下一秒就否決了陳宇的想法,
“吳國公說笑了,這海船造的過大,水手便難以划槳,槳櫓若造大了,難免有些劃不動啊。”
陳宇擺擺手笑道,
“無妨,某這就畫個圖紙,鄖國公幫著瞧瞧,若是覺得能行,某就去陛下那兒請旨,下專款打製。”
張亮一聽高興了,陳宇如今是李二面前的紅人,他說出來的話一定有分量,如果李二真能撥下專款來,那還能捎帶著解決工部的燃眉之急。
“吳國公精於格物,某自然知曉,來啊,快拿紙筆來!”張亮興高采烈的抬手叫道。
小吏很快捧來宣紙,陳宇對海船的研究不多,但是輪船還是知道的,無非就是在船的舷側或艉部裝上帶有槳葉的槳輪,靠人力踩動槳輪軸,使輪軸上的槳葉撥水推動船體前進。因為這種船的槳輪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所以稱為“明輪船”或“輪船”。
這樣一來,划船的速度雖然不見得能比人工搖櫓快多少,但是卻能夠把船造的更大!
張亮看著陳宇一筆一劃在紙上塗塗改改,他上任工部已久,對這些機械的東西也略知一二,當下就驚呼道,
“難為吳國公,竟然能造出這般精巧的船隻來?如此一來,我大唐的兵船的確能夠造的更大些,是了,士兵不用搖櫓,便不用在兩側船舷開口,船也就能吃水更深!”
張亮喜滋滋的捧著陳宇的草稿,反覆的打量,恨不能在陳宇臉上親上兩口。
隔了一日,上朝的時候,張亮便拿著陳宇的草
稿,施施然出列道,
“啟奏陛下,老臣昨日得吳國公手稿一份,我大唐的官船如今都是人力搖櫓,吳國公精於格物,為我大唐畫得新式船隻,還請陛下過目!”
李二一聽樂了,車馬船隻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無論哪一項領先於全世界,對於大唐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
“唔,快,拿上來與朕瞧瞧。”李二迫不及待的一伸手。
待李二細細瞧過了輪船的草圖後,縱然他不是水手出身,也看得出輪船相較於現在船隻的優越性,當即笑道,
“好好好,子寰用心了,此法可行,著令工部,先行打造一艘,唔,這名字嘛,便叫貞觀船吧,至於打造的費用,由戶部撥下款項,不得有誤!”
陳宇沒出列,在人堆裡罵罵咧咧的,怪自己沒給這船起個名字,接過李二又搶注專利了。
唐儉不情不願的出列領旨,不過好在沒表現在臉上,這幾年大唐的日子愈發好過了,戶部的錢糧滿滿當當的,但是出於摳門的原則,唐儉一貫的不待見工部。
這時房玄齡也出列道,
“啟奏陛下,太子冊禮為國之重事,新羅善德王遣使者進京朝賀,倭國舒明天皇委派大臣蘇我入鹿攜遣唐使進京朝賀,望陛下恩准,另有林邑、扶南,真臘等番邦,也有專使進京。吐蕃大論祿東贊,前有護送文成公主遠嫁,今次又上書請賀太子冊立,不久也要進京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