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病倒了,而且還病的很嚴重。也不知是被李二嚇的還是之前玩的太瘋,總之,李承乾的足疾,病發了。

長孫皇后在甘露殿抹著眼淚,一言不發的坐著,也不去看李二,李二訕訕的上前賠笑道,

“呵呵,觀音婢啊,莫要急壞了身子,你產後初愈,不宜憂慮,還是多歇息著些。”

長孫皇后不理李二,別過身子去,擦了擦眼角的眼淚,幽幽的說道,

“二郎想必是厭煩我母子二人了,高明自幼便聽話的緊,實是不用操心的孩子,怎的就得罪了二郎,偏偏命苦投生在皇家,如今高明病倒了,妾身也不用二郎多言,自搬出這甘露殿去也罷!”

李二趕緊嬉皮笑臉的攬過長孫皇后來,

“觀音婢不可說這氣話,是朕一時糊塗了,走走走,朕這就與你去看高明。”

長孫皇后心疼兒子,還是站了起來,李二殷勤的給她披上裘衣,夫婦倆一路趕往東宮,東宮裡的內侍太監一見李二和皇后親自來了,忙不迭的躬身道,

“見過陛下,見過皇后,太子殿下正在寢殿歇息,御醫正在為殿下診脈。”

李二點點頭,扶著長孫皇后,抬腳進了東宮,殿裡燒著好幾個炭爐,兩名御醫正在床榻前給李承乾把脈。

見李二來了,兩名御醫忙不迭的走下來給他請安,李二擺擺手,問道,

“高明病況如何啊?”

其中一名姓王的太醫躬身道,

“啟奏陛下,太子殿下自貞觀五年始,便時常染疾,現病已入腠理,外部看著尚可,然五臟六腑皆有損傷,臣等無能,實不知太子究竟身染何病!”

長孫皇后一聽,柳眉倒豎,怒斥道,

“爾等身為御醫,竟然連何等頑疾都不知道,好生無能!”

王太醫戰戰兢兢的朝著長孫皇后躬身道,

“皇后訓誡的是,臣無能,臣無能。”

李二一聽,什麼,老子的兒子得了什麼病你們都不知道?忍住怒氣問道,

“那太子如今怎樣了?”

王太醫乾脆跪倒在地,伏下身子道,

“回陛下,太子之病,已然影響到了足下,臣恐怕……”王太醫不敢再說了。

李二怒道,

“說下去!”

王太醫牙齒打顫,跪在地上不住的哆嗦,

“臣,臣恐怕太子殿下,今後都需扶杖方可行路了!”

長孫皇后一聽,幾欲暈倒,幸虧李二在邊上攙扶著,李二也是一樣的震驚,不敢相信的看著太醫道,

“高明此前染疾朕也知道,不過是三五劑湯藥便好,怎的如今這般嚴重?”

這時,另一位姓李的太醫上前拜倒道,

“陛下不知,太子殿下乃是頑疾,先前所用的藥物,不過是治標,如今已然惡化,臣瞧著倒似風疾,與陛下有些相象,但論症狀,又比陛下嚴重許多了。”

歷史上,李二一家都有“風疾”這個病,類似於後世的中風和偏癱,李世民是武將出身,風疾並不嚴重,但是唐高

宗李治卻是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筆,說是風疾非常嚴重,要不然也不會讓武媚娘奪了李家的江山了。

唐帝室中有多人患有一種被稱之為“風疾”的病症,明確記載患此症者有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順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這是一種很複雜的疾病,臨床上常出現頭痛眩暈、抽搐、痙攣、肢體顫抖、麻木、蠕動、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步履不穩,甚至突然暈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狀,而情志不遂、飲食無節、恣酒縱慾等,則應是引起風疾的一種主要原因。有的風疾,症狀如西醫所說的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當與遺傳有關,且重症死亡率極高。

但是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說李承乾的足疾是怎麼得的,是什麼時候得的。《舊唐書》只提過一句,“承乾先患足,行甚艱難。”

但是李承乾的足疾並不是出生就有的,“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有腳疾,不堪踐履。太宗賜步輿,令三衛舉入東宮,詔皇太子引上殿,親拜之,大見崇重”。

可見,此時李承乾身體健康,否則李世民也不會讓他親迎老師了。

另一個記載:“……襞氈為鎧,列丹幟,勒部陣,與漢王元昌分統,大呼擊刺為樂。”可見,早年玩得這麼瘋,腿腳肯定是好的。

李承乾喜愛模仿突厥人,傳說是在一次cosplay突厥騎兵的時候從馬上摔下來受傷的。但是這沒有史書記載的明確證據支援。

而“足疾”則很可能是糖尿病的一種併發症:“足潰瘍”,俗稱“糖尿病足”,主要由下肢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加以區域性受壓甚而損傷所致。

就現在看來,不管是李唐王朝祖傳的“風疾”,還是什麼糖尿病,總之李承乾這個太子,如今是得了足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