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六為傳移模寫是也,即對自己的草稿作增加刪除後再畫一次才能完成作品,此外亦有對古人作品作出模仿摹製作為學習的意思。

“氣韻生動,不必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其自身的主觀情趣。也就是所謂的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丁廷嶽侃侃而談道,那一雙眼睛是那麼的具有悟性、充滿了智慧與天賦,尤其是如此的空靈,這就是所謂的頓悟啊!

吳毫是目瞪狗呆,自己死記硬學多少年,也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這才剛開始,就已經超過自己了?

靠,蒼天不公啊,難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要大於人與豬之間的嗎?

而吳丹青興奮地渾身都在顫抖,水墨畫道終於找到合適的傳人了,君不見,愁得頭髮都白了,都想著再培育下一代了!

“對,水墨丹青之術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濃、淡、破、潑、漬、焦、宿。”

“還有就是要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以及空白的佈置和物體的氣勢。”

丁二少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其實也瞭解一些國畫的,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而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

它並不只是宣紙上的點染勾勒,要表現出“氣韻”、“境界”,實際上是一個系統的思想整合最終的表現。

意、識、靈齊備,詩、書、畫一體,詩為畫之意,書為畫之骨;技法之熟,可呈胸臆;畫面之外,可留思想。

可以這麼說,觀想圖大多都是水墨之畫,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不是那種黑白兩色的,不過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也被稱為彩墨畫,但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那麼問題來了,觀想圖和水墨畫的關係,是不是雞與蛋的關係?

究竟是先有的水墨畫,還是先有的觀想圖?

這個追本溯源的問題,看似有趣,其實也挺無聊的,而此時,吳丹青這位老友取出文房四來。

筆能將墨的神韻最好的發揮出來,有三種毛筆,有桃太狼的狼尾狼毫製成的剛健硬毫毛筆,有擎羊的羊須羊毫製成的柔軟軟毫毛筆,最後一隻是用許多奇珍異獸的毛髮製成的兼毫毛筆。

嘖嘖嘖,三隻不同的毛筆,散發著的氣息比那青雲笛還要濃厚,定是高階法器無疑,甚至很可能是法寶。

吳老友可真的是財大氣粗啊!

其墨,黑光澤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會讓人有灰暗感,而一般的墨是寒色的暗墨,讓由五墨構成的有寒感。

但眼下桌子上的三副水墨畫會使人有溫感,沒有感覺它的調子灰暗,使人有一種介於寒熱之間的溫感。

紙自然是宣紙,它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桌子上共有兩種宣紙:

一種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適合寫意畫的生宣。

而另一種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緻地描繪的熟宣。

硯臺看上去,十分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沒有殘渣,看上去就知道是非常名貴的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小友,我先示範一遍,能領悟多少,就看你的本事了!”

吳丹青起身說道,吳毫是滿臉震驚,爺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作畫了,今天竟然破了例;不過讓他更震驚的是,怎麼還有一個閉目假寐的,多少人想看都看不到,你竟然還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