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鍾林(第1/3頁)
章節報錯
丁廷嶽算是徹底搞明白了金山寺的培養弟子的方式——自由散養:
財的資源不限量供應,侶的師兄弟之間交流討論,法的武法兩種最為玄妙高深的法門,以及這地的靈韻充沛,還有須彌芥子空間的各種用於修煉的區域。
須彌”一詞原是梵文音譯,相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在佛經中也稱為“曼陀羅”;
同時這個須彌山在佛教中極具意義,它又稱須彌樓、曼陀羅,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的名山。
據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為佛家的宇宙觀;而“芥子”是芥菜的種子,有白、黃、黑之品種。
芥子,極其微小。“須彌芥子”,言偌大的須彌山納於芥子之中,暗喻佛法之精妙,無處不在,它是一個微小的物品具有內部收納空間,可納萬物。
須彌芥子類似於壺天之術,袖裡乾坤,法界之門等等這種宇道專門在虛空之中開闢空間的法術神通。
金山寺有數個龐大的須彌芥子空間,可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當然大部分都是用於增進修為、提升實力等修煉的,比如鍾林、佛塔、熔爐…………
走進那鍾林的須彌芥子空間之中,駐足聆聽,只聽得半城中搖下細碎疏影,古剎的寺廟,夜半鐘聲;
哐……哐……哐……,在不知何時醉了心神,幽草蕪生,倒是別有一番風味,隨著這鐘聲,恍惚間,彷彿已是千年。
“所以說,鍾林的用處是什麼?”
本著不懂就問的態度,丁二少詢問了旁邊幾位法師一脈的陰神。
“噢,這些鍾都是梵音鍾。”
“它們會自鳴,產生音波,可以用來鍛鍊元神。”
“越往深處,音波越強,持續時間也會越長,元神脆弱,切勿好高騖遠。”
………………
法師一脈的僧人是非常謙遜有禮的,不同於武僧一脈的僧人是豪邁爽朗,看看,這就是高素質修煉之人,難怪個個最低都是精英水準。
梵音又作梵聲,佛菩薩之音聲。即佛報得清淨微妙之音聲,亦即具四辯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
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聲,有五種清淨之音:一乃甚深如雷;二乃清徹遠播,聞而悅樂;三乃入心敬愛;四乃諦了易解;五乃聽者無厭。
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一正直音謂諸梵天。禪定持身。無諸欲行。而其音聲。端正質直而不邪曲。是名正直音。
二和雅音謂諸梵天。心離欲染。愛樂律儀。而其音聲。柔和典雅。離諸粗獷。是名和雅音。
三清澈音不濁曰清。透明曰徹。謂諸梵天。戒行清淨。心地圓明。而其音聲。清淨明徹。是名清澈音。
四深滿音謂諸梵天。淨行圓滿。心光湛寂。而其音聲。幽深充滿。而不淺陋。是名深滿音。
五週遍遠聞音足備曰周。普通曰遍。謂諸梵天。心光瑩淨。普映十方。而其音聲。周遍遠聞。而不迫窄。是名周遍遠聞音。
一學究一般的法師陰神還特地詳細無比地解釋了什麼是梵音,以及它們的來歷,一連串的專業術語,聽得丁廷嶽那是頭都大了!
我是誰?
我在哪兒?
我要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