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瞬間,他就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但是這影響他用梵音鍾自鳴產生的音波鍛鍊元神嗎?

老子想吃頓餃子,還非得自己學,自己包,自己煮嗎?

現在就有現成的,何必費那個功夫?

聽不懂,那就不聽,即使《靈珠咒》還涉獵於音道,但是也要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

金山寺兩大法門:

《靈珠咒》涉及御道、炎道、律道、音道…………

《銅鐵合金身》涉及力道、體道、金道、拳道…………

要不怎麼說是玄妙高深呢!

但是一人之力哪怕窮極一生也難以將法門之中的其中一道走到盡頭,更別說數道了!

故而,很多人都是選擇最擅長、最適合自己的一道,就比如丁二少在《靈珠咒》之中就選擇了御道,在《銅鐵合金身》之中就選擇了拳道。

至於其它的道,特麼的賢者時間表示自己都被榨乾了,一滴時間也沒有了,那麼只能留著再說。

但是,暫時不碰音道,並不代表著鍾林之中的這些梵音鍾對它無用,那麼又能再一次地增進加快法修的速度了!

鍾林之中,鍾分大鐘和小鐘兩種,小鐘以七十二地煞法陣,大鐘以天罡三十六法陣進行排列。

小鐘,又稱為半鍾,因為它只有大鐘的一半大小,所以叫做半鍾;小鐘則多以黃銅鑄造,一般以普通成年人的身高為基準,說是小鐘,其實不過是相對而言,這玩意可不小而且沉重無比。

大鐘,又稱為梵鍾、洪鐘、釣鍾、撞鐘、鯨鍾等等。因為它在撞響的時候,能夠清淨寺院梵剎,所以稱為梵鍾因為它的聲響洪亮致遠,所以稱為洪鐘;

因為它是吊在鍾架上被撞擊而響的,所以稱為釣鍾、撞鐘。

至於它又被稱為鯨鍾,則是因為傳說之中中記載,海邊有一種動物叫蒲牢,它在遇見鯨的時候,常常會害怕地發出像鍾一樣的叫聲;

因此人們就將蒲牢的形狀鑄在鐘身上,把撞槌做成魚形。由於蒲牢是遇見鯨才發出叫聲的,就用鯨來為鍾命名了。

大鐘一般有兩人約高,形態龐大,數人都合抱不過來,大鐘形式:

在上端雕成龍頭狀的鈞釣手,下端有相對的兩個蓮花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成草間,下緣成駒爪,中間部分則分為池間和乳間,乳間上並列環繞著小突起物。

聯結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舉,又叫做六道。另外,在釣手旁有呈圓筒狀的筒插通內部。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便會使人產生一種清韻悠靜的深遠遐想。

嗯,確實如此,金山寺眾多僧人都把鐘聲當成起床鈴和熄燈鈴了。

俗話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句話從另一個解讀意義上,也說明了鍾在佛教寺院生活裡,是最具有標誌性的禮拜法器了。

丁二少認為這玩意兒是計時性法器,起床、早膳、午膳、休息…………

當然佛鐘是有淵源的:

七月十五,是比丘夏安居圓滿而增長戒臘的日子,稱為受歲日。於是佛陀就告訴侍者阿難,在露地上速擊犍椎,以召集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