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眼前的釋能圖譜資料,韓元沉默了半響。

他很想說一句“這不科學!”

但真實擺在他面前的資料卻怎麼都讓他說不出這話。

即便是懷疑眼睛或者資料出問題了,在重複進行了釋能實驗得到新的能譜資料後,這一可能性也被徹底打消了。

看著重複多次實驗的能譜影象和資料表格,韓元有點迷茫。

冷聚變,這種以他的知識儲備量來看都不實際的東西,竟然真的出現在了眼前。

倒不是他不知道冷聚變這種技術的價值,相反,他比任何一個人都要清楚如果能做到常溫形態下開啟聚變反應的價值有多大。

但這玩意給他的驚嚇,遠大於驚喜。

因為這意味著如今的物理體系塌了。

當然,不能說全塌,但至少塌陷了一小半,至少粒子物理大概會全塌。

核聚變,又叫做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

指的是由質量小的原子,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兩個質量小的原子會融合形成一個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

比如DT可控核聚變中的‘氘、氚’兩種原子聚變後會生成氦原子。

除此之外,在兩顆質量輕的原子的碰撞中,中子因為不帶電的性質,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

這就是核聚變,可歸根到底,原子聚變為什麼會釋放能量是因為聚變的過程中產生了質量虧損。

簡單地說,兩個氫原子(指氘氚)聚變後生成的氦原子質量其實是小於之前兩個氫原子質量的總和的。

氘是氫的同位素,由一個質子、一箇中子和一個電子組成。

氚也是氫的同位素,由一個質子、二箇中子和一個電子組成。

但這兩聚變後形成的氦,由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組成。

明顯可見的,這其中損失了一箇中子。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根據質能方程E=mc2,這個損失的質量就會轉化成相應數量的能量。

當然,這是核聚變的能源來源,不過要讓來兩顆原子核發生核聚變,則就要想辦法讓兩顆原子核碰撞到一起。

但由於原子核帶正電,核與核之間存在庫倫斥力,所以只有當兩個原子核足夠接近的情況下,強相互作用力才能夠克服庫倫斥力,將兩個原子核聚合在一起。

在宏觀上,只有提高體系內熱量,加速體系內分子的熱運動,才能夠使原子核以足夠的動能碰撞在一起,發生聚變反應。

這是當今微觀物理的理論基礎,也是可控核聚變出現的基礎條件。

而在這種理論基礎上,冷聚變自然是不存在的事情。

所以在觀察到H粒子的聚變現象後,韓元才會一驚一乍的,完全沒有一種收穫新技術的快感。

有的只是微觀物理基礎理論缺陷的迷茫。

......

直播間內,無數的觀眾看著韓元陷入迷茫站定在那裡一動不動頓時就樂了。

《控衛在此》

【居然還有這個主播不懂的問題?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我看直播六年了,一直以為主播啥都懂,沒想到居然還有不懂的一天,這迷茫的樣子,真可愛。】

【六年算個p啊,我都真正七年零四個月了。】

【我剛剛好像聽到了‘冷聚變’這個詞?】

【冷聚變?零下一兩百度的聚變反應?核聚變不是要幾千萬度的溫度才能進行嗎?】

【冷聚變是指常溫聚變,但從物理學界的定義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難怪主播也迷茫了。】

【為啥不可能?宇宙那麼大,有熱聚變肯定就有冷聚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