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衛星發射的任務他都得交給泰山基地管家‘小七’來進行,很顯然是沒有什麼時間去編寫人工智慧的。

暫時放棄掉這個想法, 眼前一亮,螢幕閃爍著白光, 整合晶片計算機已經重啟完成。

之前呼叫過的命令直接透過復原鍵呼叫出來, 龐大的日子被韓元匯入一個文字中。

儲存文字, 再開啟搜尋。

透過錯誤命令的關鍵字和時間,這一次, 在有了搜尋功能後,韓元很順利的就找到了對應的詳細日誌。

錯誤命令日子、溫度異常時間點搜尋.......

之前檢查有問題的地方,他都查詢了一遍。

最好的搜尋詞就是時間點, 只需要知道這個問題大致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 就足夠了。

“聚氯氫脂降溫材料有問題。”

看著被翻出來的日誌, 韓元聚神仔細的翻閱了一下, 然後又找了一下其他時間段有關中間層的日誌,最終確定了聚氯氫脂降溫材料的問題。

這種被他應用於中間層的高透明材料, 其適用溫度在零下三十五度到八百七十度。

在這個範圍內,它都能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熱輻射擴散能力和吸溫能力。

透過對日誌時間段的分析,韓元找到了問題的根本。

在飛行器攀升的過程中, 因為高度的問題,溫度會呈現出驟降的現象。

大氣中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 空氣對太陽輻射吸收較少,但對地面輻射的吸收率非常高。

這樣一來, 海拔越高,距大氣的熱量來源(地面)越遠, 得到的熱量越少。

氣溫與海拔的關係式,是t=20(6*h。

即每升高一千米,氣溫下降六度,則一千米的高處,溫度是206=14℃。

而在日誌中,韓元檢查到了有一個時間段的中間層的溫度低於了四十度,持續了十五秒的時間。

而這十五秒鐘, 因為溫度過低,導致聚氯氫脂材料有一部分出現了結晶現象,破壞了熱輻射擴散能力。

這個點是韓元沒有計算到的。

因為零號太空梭始終在高速飛行,按照正常情況來說, 表層材料會和大氣層摩擦,哪怕是到了暖層這種大氣極其稀薄的地帶,也會產生一定的熱量。

這個熱量足夠對抗高層寒冷的溫度了。

再加上突破暖層後,陽光能直射到太空梭表面,這樣一來,產生的熱輻射也會提高太空梭表面的溫度,不應該會出現這種超低溫情況。

這是韓元沒有想通的地方,但即便日誌上已經顯示出來了,那代表這個問題是存在的。

“更換中間層隔溫的材料。”

想了想,韓元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他不確定這種超低溫的情況到底是偶爾一次,還是每次發射時都會遇到的問題。

但可以確定的是,聚氯氫脂這種隔溫降熱材料已經不適合了。

雖然出現結晶的部分是位於太空梭底部,未能接收到光輻射的地方,但中間層的聚氯氫脂材料是會流動的。

有一部分效能損失了,摻和進其他效能正常的材料中,會導致整體效能降低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更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