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選陣營三桂震驚,怒打臉慈烺微笑(第2/2頁)
章節報錯
吳三桂心情很好,感覺這一波應該是十拿九穩了。
在吳三桂看來,這一次他所領受的任務是更加安全的,不需要擔心在野外直接面對滿清的主力部隊,同時又有極大的可能性穩穩的守住山海關獲得戰功。
幾年前,黃臺吉率領滿清大軍繞過山海關直撲山東,把河北和山東荼毒無數,擄掠了幾十萬軍民回到遼東盛京。那時候的吳三桂帶著關寧軍啥也沒幹坐視滿清大軍離去,不也一樣得到了崇禎的嘉獎麼?
誰說榮華富貴一定要殊死相博的,沒那種事。
想到這裡,吳三桂也是忍不住看了朱慈烺一眼,發現朱慈烺同樣也是面帶微笑,還在和李國楨交流。
吳三桂輕輕的哼了一聲,心想:“等會全部精銳都跟著本官走,再看你這位太子殿下能不能笑出來!”
李國楨憂心忡忡,對著朱慈烺道:“太子殿下,這些將官大部分都是吳尚書在關寧軍之中的老部下,讓他們自由選擇,對我們很不利啊。”
別忘了李國楨才是這一次名義上三萬大軍的主將,和朱慈烺算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如果最能打的部隊全部都被弄到吳三桂那邊去了,李國楨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無妨,我們能贏的。”
從朱慈烺的角度來說,其實精銳不精銳的,也不算太重要。重要的是,朱慈烺想要分辨出哪些是願意忠於朱慈烺和大明,而非忠於吳三桂本身的。
由於有系統的加成,所以朱慈烺覺得能力這方面是能夠被系統所彌補的,那麼忠誠就成為了最重要的品質。
就算是最精銳的一萬兵馬都被吳三桂拉去又如何?只要剩下來的人擁有足夠的忠誠,朱慈烺就可以帶著他們打出一個輝煌的戰績,讓整個天下都刮目相看。
一刻鐘的時間過去,朱慈烺和吳三桂等人重回大帳之中。
朱慈烺咳嗽一聲,笑道:“諸位,是時候做出你們的選擇了。誰想要跟隨吳尚書的就站出來吧,直接走到他那邊去就行了。本宮再說一次,不需要擔心編制和你的上司,到時候都會重新編組過的。”
吳三桂下意識的抬起頭,帶著笑容,目光在心中幾名最能打的將領之中來回,等待著他們的出列效忠。
很快,開始有人出列了。
陸陸續續,好些人站到了吳三桂的面前。
又過一會,沒有人繼續出列了。
吳三桂看著面前的這些將官,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一名都指揮使,一名指揮同知,兩名指揮僉事,六名千戶,這就是全部了。
換句話說,在場統帥兩萬兵馬的將官之中,竟然只有六千人願意跟隨吳三桂,還空出了四千人的差額。
若是按照都指揮使的許可權來算的話,甚至只有五千三百人!
不僅如此,願意跟隨吳三桂的這些人也都不是吳三桂之前所希望得到的人選,那些真正統帥最精銳部隊的將官們,絕大部分還好好的站在原地,根本就沒有出現在吳三桂的面前。
眼下這些願意追隨吳三桂的傢伙,他們的兵力精銳程度,甚至還不如朱慈烺之前給吳三桂的那份名單!
吳三桂表面故作鎮靜,但袖子之中的手已經不由自主的顫抖了起來。
怎麼會這樣?
明明關寧軍才跟隨著朱慈烺南下作戰一個月的時間,為什麼這些最為精銳的關寧軍將官們,居然就不再願意追隨吳三桂了?
吳三桂的目光落在了那名李指揮使的身上,緩緩開口:“李建,你為何不願意追隨本官?本官待你應該不薄吧。”
這位叫做李建的都指揮使,乃是當年大明遼東大帥李成梁的後人,麾下所率領的正是所有關寧鐵騎之中最為精銳的一批。
李建拱了拱手,對著吳三桂沉聲開口:“不瞞大人,您的能力確實無可挑剔,您對末將的器重,末將同樣也是感恩在心。但末將還是更希望追隨太子殿下去和建奴作戰,還請大人諒解。”
吳三桂怒道:“難道跟隨本宮去山海關,就不能和建奴作戰了?”
李建搖了搖頭,認真的說道:“末將已經在建奴的面前捱打了十幾年,現在末將只想要如太子殿下所說那般,和建奴來一次真正的正面對抗!”
李建的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