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眾多將官就集中在了大帳之中。

四名都指揮使,八名指揮同知,十二名指揮僉事,二十名千戶,這就是掌控著目前大營之中最精銳兩萬兵馬的所有將官了。

朱慈烺開門見山:“諸位,今天有一件事情和你們說一下。吳尚書受我父皇之命準備領兵出征,要抽調一萬人跟隨他前往山海關。

他希望抽調你們裡面的一批人跟隨他去山海關,但本宮說了,你們跟隨本宮才是真正有前途的事情。

吳尚書不同意,所以本宮也不勉強,今天誰想要跟隨著吳尚書出征的等會都可以出來表態,也不用理睬你之前的部隊和上司,只要湊夠一萬人的編制即可。”

聽完朱慈烺的話之後,在場的將官們一陣小小的騷動。

這確實是一件非常讓人意外的訊息,從來都是主將挑選部下,今天居然作為部下的他們都能挑選主將效力了?

吳三桂自然也不可能讓朱慈烺獨秀,他咳嗽一聲之後開口道:“在場的諸位大部分都是本官在關寧軍時候的老部下了,應該對於本官的為人和能力相當的清楚。本官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只要大家願意追隨本官,那麼儘管站出來,本官會帶著大家博出一個榮華富貴!”

在吳三桂的身邊,鄭蛟麟也是忍不住道:“督師的為人大家還信不過嗎?跟著督師一起立戰功,就能吃香喝辣,前途無憂!”

朱慈烺看了一眼鄭蛟麟,正打算開口,吳三桂已經喝道:“這裡哪裡有你說話的份,閉嘴!”

鄭蛟麟訕訕的退到一旁。

吳三桂回過頭來,十分懇切的對著在場的將官們道:“諸位放心吧,本官有聖旨在身,爾等只需要做出跟從內心的決定,不需要顧忌任何人的壓力。”

吳三桂這麼說,就是擔心這些傢伙們因為害怕得罪朱慈烺而不敢站出來,皇帝肯定是比太子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吳三桂原本以為這麼說話肯定會遭到朱慈烺的反駁,沒想到朱慈烺只是笑吟吟的站在原地,雙手抱胸看著吳三桂,就好像是在看待著某個戲子的表演一樣。

在聽完吳三桂的話之後,在場的將官們並沒有立刻做出決定,而是一個個若有所思。

突然,一名在場的都指揮使開口說道:“尚書大人,下官想要請問一句,接下來我們整個的作戰策略是什麼?”

很顯然,這些將官們都有些搖擺,他們希望獲得更多的情報,來決定究竟是前往哪一邊效力。

都指揮使並不是什麼小官,正兒八經的大明二品官員,在場將官之中官職和統轄兵力最多的將軍,他們的態度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

吳三桂道:“李指揮使這個問題問得好。奉陛下的命令,接下來本官將會率領一萬兵馬前往山海關防守,擋住建奴對我們大明的進攻。南方的英國公已經在進攻保定,只要到時候保定攻克,建奴必然退軍,我等抵擋建奴之功也就是板上釘釘,必然會受到陛下的大加封賞。”

吳三桂的意圖非常的明顯,當兵的哪個不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就是為了拼一個榮華富貴,所以他就直接用榮華富貴來吸引這些傢伙,而且還是非常安全的榮華富貴,就不相信他們不動心!

果然,在聽完吳三桂的話之後,在場的不少人臉上露出了心動的表情。

那名提問的李指揮使又將目光看向了朱慈烺:“請問太子殿下,您接下來的作戰目標又是什麼呢?”

朱慈烺同樣也是胸有成竹,微笑道:“本宮得到的命令也很簡單,就是率領三萬兵馬在山海關和京師之間策應。若是山海關情況十分危急的話,本宮就率領大軍馳援山海關,若是建奴繞過山海關從其他地方進攻的話,本宮就率軍就地抵擋建奴,或者回援京師。”

李指揮使遲疑了一下,道:“這麼說來,跟隨著太子殿下的話,可能會打不到仗?”

朱慈烺正色道:“也有很大可能會和建奴的主力部隊正面生死相博,所以本宮在這裡也提前說一句,如果確實是貪生怕死的,最好還是不要跟隨本宮了,那樣只會拖本宮的後腿。”

李指揮使臉色一變,對著朱慈烺道:“若是面對建奴的主力部隊,那太子殿下會怎麼做?”

朱慈烺笑了起來:“怎麼做?當然就是打他丫的!”

李指揮使道:“若是打不過呢?”

朱慈烺非常認真的說道:“大明的軍隊,怎麼可能打不過建奴?”

李指揮使道:“過去很多年我們大明都打不過建奴。”

朱慈烺道:“過去的半年裡我們大明同樣也打不過李自成,後來呢?本宮不是袁崇煥,不是孫傳庭,更不是洪承疇,別人打不過建奴,和本宮有什麼關係?”

李指揮使沉默片刻,看了一眼其他的三名指揮使,似乎有了某些默契。

“殿下,尚書大人,請恕我等斗膽,可否請兩位先行離開,讓我等商議片刻?”

朱慈烺看了一眼吳三桂,笑道:“當然可以。”

於是,朱慈烺和吳三桂都離開了大帳,只留下那些將官們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