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的臉色此刻可以說是精彩至極。

他是真沒想到,麾下精心培養出來的這些關寧軍將領們,居然就因為要這麼一個荒唐的理由,就站在了朱慈烺的那邊!

吳三桂對著李建道:“你瘋了?你知不知道如果你們和建奴正面作戰會發生什麼?你會死的!”

李建認真的說道:“屬下當然知道。但屬下更知道的是,如果我們關寧軍作為大明最被厚待的軍隊,一直以來卻只能龜縮在堡壘關牆之後寸步不出,那我們存在的意義何在呢?”

吳三桂說不出話來。

李建朝著吳三桂拱手,道:“大人,經過這一次和固安之戰,其實末將也想了很多。李自成的麾下都是一些泥腿子,為什麼他們就能夠無往不利,一路攻城略地呢?那是因為他們的腦海之中有信念,他們希望透過推翻大明來獲得新的,更好的生活。

這一點其實讓末將很震撼,原來一群泥腿子都能做到這個地步,可我們這些每年消耗了朝廷大筆餉銀的關寧軍精銳卻做不到,甚至連和建奴作戰的勇氣都沒有了。

幾年前,建奴黃臺吉率軍繞過京師直撲山東,末將的老家就在山東,末將的很多家人都在那一次浩劫之中生死不知,有人說是被擄掠去了遼東當了奴隸,有人說是已經被建奴殺戮殆盡。

末將不想這樣下去了。大帥您是好人,但末將更想要和建奴作戰。”

吳三桂儘可能的平息了一下心情,緩緩說道:“本官再說一次,跟著本官去山海關,一樣能和建奴戰鬥!你難道忘了本官是怎麼起家的?本官也是和建奴一路血戰,打到遼東總兵這個職位來的!”

李建點頭道:“是的,您確實是和建奴拼過命。但恕末將直言,您……贏過嗎?”

吳三桂直接頓住。

翻一下吳三桂過往的履歷就會發現,他最出名、也是唯一的一場大戰就是和滿清突然遭遇的夾馬山之戰,在那場戰鬥之中明清雙方互有傷亡,勉強算是打了個平局。

至於其他時間,清國基本上都是在山海關外隨意來去,吳三桂只能坐視,完全不敢主動出擊。

李建道:“不是末將看輕大人,末將也打過夾馬山之戰,知道建奴究竟有多麼的兇殘。末將曾經以為,建奴怕是我們大明無法戰勝的強敵了,直到固安之戰中,末將跟隨著太子殿下一起擊潰了李自成。”

說到這裡,李建看了朱慈烺一眼,繼續道:“那一場戰爭過後,末將發自內心的覺得,如果我們跟隨著太子殿下再碰上建奴,那我們……或許是能贏的。”

吳三桂默然。

事到如今,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如此之多的關寧軍將官不願意跟隨他。

不是吳三桂不會做人不得軍心,也不是擔心會遭到朱慈烺這個太子的報復,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跟著朱慈烺能打贏建奴!

吳三桂想通了,但反而又更加的想不通。

他堂堂的薊遼總督,兵部尚書,將門世家出身,真刀真槍的和建奴在戰場上血拼過的人,怎麼就不如朱慈烺這個才十五歲的少年太子更能打了?

吳三桂很想要問出口,但話到嘴邊,又說不出來。

道理也很簡單,因為朱慈烺是真的有戰績。

京師保衛戰,固安大戰,雖然僅僅兩場戰爭,但一場是絕地反擊,一場是以少勝多,可以說成色十足。

要知道就在京師保衛戰前,甚至連吳三桂都覺得京師是絕對沒有機會守住的。

就是這個幾乎可以稱之為0勝率的戰爭,被朱慈烺守住了。

然後,還翻盤了,打贏了李自成!

這樣的戰績放在這裡,再結合朱慈烺十五歲的年紀,任何人都無法提出質疑。

吳三桂深吸一口氣,看著那些不願意出列的將官,緩緩說道:“所以你們都是這樣的想法?”

沒有人回答,但這種沉默其實就是一種預設。

吳三桂大笑了起來:“好,很好。既然如此,那麼你們就留在太子身邊,跟隨著太子作戰吧。本官衷心的祝福你們,希望你們將來能夠擊敗建奴,為大明建功立業!”

說完這句話之後,吳三桂頭也不回的走了。

吳三桂一走,鄭蛟麟等人自然也就只能灰溜溜的跟上,那些願意跟隨著吳三桂的將官也隨之離開。

朱慈烺看著吳三桂離去的背影,也是不由搖頭。

本來嘛,大家平分精銳,一人一萬不就很好嗎?

現在好了,在本宮面前裝了半天,最後只拿到了六千兵馬,還是比較遜色的那六千,這是何必呢?

算了,你永遠無法阻止一路奔向地獄的人。

朱慈烺回過身來,注視著面前的諸多將官,臉上露出笑意。

“坦白來說,諸位的選擇還是很讓本宮意外的。”

意外是真的意外,朱慈烺原本僅僅是想要挑選一批忠心的部將,但到了最後他才發現,原來這些有才能的大明將軍,其實也是很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