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崇禎看著面前的這一大堆奏章,有些呆住。

“這些全是彈劾烺兒的?”

在崇禎的面前,王承恩苦笑點頭:“是的,都是那些言官們彈劾的。”

一般來說,其他的奏章都會由內閣票擬,然後司禮監批紅即可,但這種事情畢竟是事關重大,當然還是得送到崇禎面前。

崇禎面色有些難看,拿起這些奏章一一翻閱,發現上面的內容無一不是對朱慈烺的大力抨擊。

什麼太子行事魯莽,在宮中隨意開槍,阻礙吳三桂奉旨辦事實在是不合規矩,這都還是比較輕的。

還有人乾脆就直接說太子殺機太盛,實在是暴君之相,必須要嚴加懲治,不然就應該罷免掉這個太子,另立他人。

“簡直是豈有此理!”崇禎一巴掌就將這些奏章直接拍在了桌子上,十分不爽的說道:“李邦華和施邦耀在做什麼,連手底下的言官御史都管不了嗎?去把他們兩個叫過來,朕倒是要看看他們怎麼和朕解釋!”

很快,左都御史李邦華和右都御史施邦耀兩位就站在了崇禎的面前。

崇禎很不爽的說道:“你們兩個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今天朕這邊突然多了一大堆彈劾烺兒的奏章?”

聽到這句話之後,兩位大明言官之首對視一眼,都露出苦笑。

李邦華無奈道:“陛下,您也知道咱們這些言官的作用,那就是要上奏摺罵人的。過去的這些日子裡大家都是憋著,就是因為大明確實是危急,處在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但現在……那不是不一樣了嘛。”

施邦耀也道:“是啊陛下,您要知道言官都是得進言的,這麼多天下來一個個早就已經按耐不住了,現在正好給他們碰上一個機會,那可不就是使勁的上奏章了嗎?臣等雖然也規勸過,但是這所有人都是眾志成城的……臣等也沒辦法啊。”

崇禎聞言,不由啞然。

李邦華又道:“其實臣等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了,不信陛下可以慢慢看,那些措辭比較溫和的奏章都是咱們這邊的人上的,那些能讓陛下生氣的奏章,估計是六科給事中那邊上的。”

崇禎:“……”

崇禎忍不住伸手,隨意翻了一下面前的這些奏章,發現還真如李邦華所言。

大明的言官系統其實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左右都御史所管轄的都察院,也就是站在崇禎面前的這兩位大臣所屬單位,另外一個就是六科給事中了。

六科給事中屬於皇帝的直轄部門,只向皇帝負責,同時又有許可權插手六部的事物,這就導致他們手裡不但有彈劾的“虛權”,更有管轄的實權,戰鬥力比起都察院來說甚至還要更高。

在大明朝,經常可以看到六科給事中上奏章大罵首輔和各位閣老,然後大明這些內閣大臣們不但沒辦法回擊,有些時候還得小心翼翼的解釋甚至請辭。

這也就算了,就連皇帝這些傢伙同樣也是敢懟,而且他們還不怕皇帝發火。要是皇帝真的發火把哪個言官貶職了,這貨瞬間就在整個大明出名了,將來官員階層絕對給他保駕護航,讓他當大官。

這也就是為何崇禎皇帝在察覺到是六科給事中擔當這一波彈劾朱慈烺的主力時,心中如此無語的原因。

片刻之後,崇禎無奈的揮了揮手,道:“你們兩個下去吧,記得好好的約束手底下的官員們,不要再給朕看到這些奏章了!”

李邦華和施邦耀自然是連連應是,然後離開。

等到這兩人離開之後,王承恩才忍不住道:“陛下,根據老臣所知,這兩位都御史也不是在都察院就一言九鼎的,還有好些文官似乎是和吳三桂尚書比較親近的。”

崇禎愣了一下,然後道:“吳三桂不是要給烺兒查清真相的嗎?他應該不會讓他的人上奏章彈劾的。”

王承恩:“……”

王承恩覺得,陛下還是太過天真了一些!

王承恩略微遲疑了一下,沒有繼續開口說話,他跟了崇禎這麼多年已經很清楚這位皇帝陛下的性格,這個時候說什麼都不能改變崇禎的主意。

吳府。

吳三桂看著面前的幾名言官,笑容滿面的說道:“諸位今日能賞光前來本官的府邸,吳某心中非常感激啊。”

幾名言官對視一眼,其中一位資歷最老的言官笑著說道:“吳大人客氣了,我等小小言官,能夠被大人這般閣老重臣邀請,才是我等的榮耀呢。”

雙方友情吹捧了一番,然後吳三桂才直入正題。

“諸位想必也知道,吳某前兩天奉旨辦案,原本是要讓太子殿下的方拱乾來問話一下的。誰知道太子殿下居然大發雷霆,拿著短火銃到處開火,吳某人的幾名屬下為了保護吳某還受了傷,吳某也是差點就不能和諸位見面了!”

說著,吳三桂也是不停嘆息,一副後怕的模樣。

言官們臉上的表情也是發生了變化,還是剛剛那位老言官道:“此事我等也是有所耳聞,不瞞吳尚書說,我等原本都是想要立刻就上奏章狠狠的彈劾此事的,但後來接到了大人的邀請,所以才想著先聽聽大人這邊的看法。”

吳三桂正色道:“吳某正是想要拜託諸位這件事情。不瞞諸位說,現在朝野之中眾議洶洶,都覺得吳某這是在針對太子殿下,但天可憐見,吳某隻不過是想要完成陛下的命令,查清楚案件而已啊。

幾位和吳某是比較交好的,若是幾位也上了奏章彈劾太子,勢必會讓人以為吳某真的要和太子作對了。所以還請幾位看著吳某的面上,一定不要上奏章彈劾太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