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郭圖怒錘殺逢紀(第3/3頁)
章節報錯
崔琰道:“青州地形複雜,大公子尚要防範曹兵,只怕是不能夠分兵,也是無奈。然琰以為,大公子再與兄弟不睦,對主公必有忠孝之心,如何敢有違?!此二敗,皆非大公子之失,主公因小人言而加諸於大公子,是否不公平?!況鄴城失,實與大公子無干。若要追究,恐怕還是袁尚失職離鄴城之罪……主公,切勿因小失而致大失啊。兄弟不睦,多數是主公不平所致。主公可曾想過,袁尚之失,為何要追到大公子身上?!父母偏愛,本也是常事,然大事之上,不可不平,不平則生怨,非幸事也!”
袁紹聽了竟默默無言。
良久道:“……紹年事高矣,將來百年後來,能與之商議者,唯有先生耳,先生以為……長幼之序,紹當何從取?!”
這,這是……送命題啊!
崔琰沉默良久,道:“……都為主公之子,自都是人中龍鳳。然廢長立幼,終是取禍之道……一切,還需主公拿主意。”
袁紹聽了,默然良久,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可是,要他說出真正的心意,他也不願。
這才是最要命的。
主公之人心中有所屬,但是不能由自己說出來。他心屬袁尚,但底下人不支援,人心不一。現在袁尚又有敗,更不能服眾了,長子卻勢大,他哪裡能夠安心?!
的確是心屬袁尚的同時,也是為了同時提起來,敲打一番袁譚氣焰的意思。意思就是老子心意還未定,別以為你這個長子就能得老子的青眼,高枕無憂了。敢有反心。試試看!
袁熙本就沒啥存在感,只是袁尚一敗,這勢力眼見就失去了平衡,袁紹也急啊。急的要死要活。怕就怕自己也被顛覆了。
一旦要立長子的言論煙囂塵上,這可真是把老子也給壓下去了。
與其說要問崔琰意見,不如說是壓一壓袁譚一黨的氣焰。崔琰只是一個工具人。
崔琰也明白這一點,見袁紹不再多說,便告退出去了。
果然在外遇見了郭圖,郭圖難得的對他露了個笑模樣,道:“……主公身邊問策謀之人,也只剩季珪與吾耳,將來,可要共事久矣。”
崔琰客客氣氣的與他告別,也沒露出輕視神色。郭圖滿意而去。
崔琰回了自己帳中,帳內有他左右二幕賓,早將一切看在眼中,冷聲道:“與這個小人能有什麼共事長久?!”
崔琰嘆了一聲,道:“……主公身邊俱是此人耳目。剛出,他已知所有談話,吾不寒而慄。又敢公然在千金堂上錘殺逢紀,此人……”
崔琰難受的道:“袁氏之龐大,敗在於內而非外。兵雖不整,卻是小事,只需要人心齊,何愁敵人不滅啊?!如今兄弟不和,便是再強,也難以為繼,必然生大亂!”
“逢紀雖有罪,然不應如此死,田豐,審配之死,還不夠季珪決心的嗎?!早早離開此是非之處罷。”左右勸道。
崔琰終是不忍離之,道:“……再等等。”
等什麼,等到袁氏內亂,催枯拉朽的敗落,才走嗎?!
袁紹果然為審配與田豐正了名,並且上了輓聯,親自設了奠,平了軍心,誓要奪回鄴城,殺了呂布才能報此仇。
因此公告天下,呂布是袁紹大賊。必不死不休!
事已至此,也只能不死不休為唯一的結局了。
郭圖如今可謂是志得意滿,很快將此間之事報與了袁譚。
袁譚將信與身邊人看,道:“父親恐有忌憚我之心。”
眾人聽了皆心憂。
袁譚對辛評道:“逢紀已死於郭圖之手。汝可心安矣!”
辛評大哭,道:“辛毗與我一家老小,盡皆死於此賊之手。大仇得報耶!”只是料不到會以這種方式報仇。他本來是要將逢紀殺個剁碎才肯甘心的。而現在,以這種方式報了仇,心裡暢快的同時,也不得勁。他想殺逢紀全族。才能解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