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如何讓生活充滿儀式感?(求推薦票)(第2/4頁)
章節報錯
但是,互贈粽子也是儀式感一部分,他得給人送粽子。這是歪打正著?
不,其實還是太多了。贈送粽子,你大方也不能給人家送幾十個。
禮節,是有來有往的。你送得太多了,人家就要回贈相應的東西。所以他如果給人太多,反而會讓人為難。
該送給誰呢?
嗯,魏士進那傢伙算一個,伊伊是乾女兒,當然不能漏了。還有吳鵬也算是親戚了。也得送一些。
不過這幾家,大概是不會回贈粽子的。因為他們大概不會自己包粽子。
所以,他還得找個自己包粽子的人送。
其實也不難找。比如說楊琨,還有楊村長。這兩家送去,也不顯突兀。
他考慮了一下,將一部分粽子用水草串起來,放冰櫃裡急凍。等凍好了,給章家和魏士進寄一些。
又拿出一些串成兩串,準備楊村長和楊琨都送一些——畢竟,封燊對這對夫妻的工作態度非常滿意。
據說,粽子送人時,都是一串一串的。每一串都是九個。
串好了粽子,他也不急著去送。
想過一個充滿儀式的端午,他還得準備一些東西。
比如說艾草。
他記得,端午節要家裡每一個門口上頭都要別一根艾草的。
據說能辟邪驅病。
不管是不是真的,但沒艾草好像真不想過端午。所以,記起來——這個得弄一些。
說到儀式感,端午是個大節日。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最大的儀式,應該是給祖宗上香。
南方很多地方,過年過節對祖先的祭拜,除清明之外,並不要求去到祖先墳前祭拜。
尤其長期紮根,並且注重宗族的地方。一個村就是同一個姓的,通常都有宗族祠堂。
那樣的村落,對祖先的祭拜與其他地方不一樣。
比如說。
很多地方,清明只拜祭家中最年老一代人的父母,下面如果有非夭折死亡的,也是子女祭拜。
而對於總是宗族的,很遠古的祖先,只要族譜中有記載的,也必須祭拜。自己家這一支的祖先,自家祭拜。如果與其他房共同的祖先,則一同祭拜。
反正是祖先都要祭拜。
一層一層往上追溯,甚至會出現兩個不同的鎮兩個村子的人,坐著一串大巴車共同祭拜同一個祖先的隆重場面。
很不巧,溪口村附近一帶,就是特別注重宗族的地方。
偏偏南方很多人都是從北方遷移過來,祖墳只是一個遙遠的傳說。譬如溪口村,雖然大多數姓楊,是同一個宗族的。
但是他們沒有祖墳。
各家的祖先,都是請了風水先生點了風水脈安葬。東一墓西一墓的,可能隔上十幾公里的山路。
要真去祖宗墳前祭拜,跑一天都跑不下來。所以,祠堂就成了代表意義的祭拜場所。
封燊本來不是在這裡的。他父母在城市裡的公墓,距離上千公里。當然不可能去祭拜。
祠堂就是拜祭祖宗的地方。祠堂,被認為是宗族中所有祖宗去後的安身之地。
但封燊家的祠堂不在這裡,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