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有,而且據說很大。五進的大祠堂,曾經住著上百口人。

沒錯,封家本來是大家族,而且是大地主。後來敗落,但祠堂留了下來。

正是因為秀安水庫淹了,才好歹沒被當做四舊拆了。

但無論如何,祖先還是要祭拜的。祠堂是找不到地方建了,封二爺爺在家裡第三進的一間房子,安放著封家列祖列宗的靈位。

所以封燊還是要殺雞作為祭品祭拜。

沒錯,說那麼多廢話,就是為了這隻雞。

因為,封燊沒養雞。他想要殺雞祭拜祖先,就得先買一隻雞。

雖然在市場買,可以讓檔主幫忙殺好。

但還是那句話。要儀式感。

菜市場買殺好的雞,可是最近十來年才出現的交易方式。那肯定不屬於儀式感。

所以,賣家他首先考慮穆嬸。他記得村長家養著不少雞,正好將粽子也送去。

因為要買雞,他先去的楊琨家。難免要坐一會。

喝了一杯茶,他就提著琨嫂回送的一袋子立椎體粽走了。

來到村長家,發現村裡不少三姑六婆在他家跟穆嬸八卦呢。

“喲,封燊來了。這是給穆嬸送東西來了?”

這話的水平真有點高了。要說是給村長送東西,話多不好聽。

封燊順嘴說:“是呢。穆嬸一向關心我,我也不能冷心冷肺。”

有個婆姨笑著說:“之前就聽說穆嬸給你介紹物件了。這是謝媒禮?”

穆嬸心裡有些不高興了,笑著說:“什麼謝媒?我就是看著有人合適介紹一下。誰還圖著什麼禮不禮的?”

不知道她介紹了兩個都沒成?

對,她們不知道。這不就是在打探封燊口風來著?

穆嬸又對封燊笑著說:“你這孩子,來串門還帶什麼東西?”

封燊笑著說:“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是我自己包的粽子,吃著覺得還行,就帶點來給穆嬸你嚐嚐。”

“那我就多多謝了。”穆嬸收下粽子,打算還他幾斤豌豆。她知道封燊種了,可不是還沒長出來嘛。

封燊也沒客氣,收下了。不然不好開口買雞,一開口,穆嬸大概就該誤會他想用粽子換雞了。

“謝謝穆嬸。我家種的豆都還沒長出來。我正想買幾斤呢。”

又說:“穆嬸,明天就是五月節了。我想買只雞回家殺。你家雞賣嗎?”

穆嬸在家養雞種菜,就是為了賣錢的,怎麼會不賣。

她給封燊捉了一隻腳骨粗壯的:“這雞是去年中秋後捉的,養了快一年了。”

現在養雞,不再是自家孵小雞,也不會買羽翼未豐的小雞。而是買養到三斤以上的回來養著。

那樣的雞,通常是九塊到十塊錢一斤,而家養一段時間,養到五六斤,價格可以賣到二十五塊錢一斤。

多少可以賺些錢,也可以當做是將糧食換成錢了。剩飯、米糠之類的,都可以利用上。收益比直接賣糧要高一些。

而且自家要殺雞吃,怎麼也比去市場買好些。

封燊給了錢,拎著雞就走了。他走之前,穆嬸也還了一袋子自家包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