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大家到了藏書樓外觀賞,嵩陽書院的藏書樓是一座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捲棚硬山頂閣樓式建築,收存了許多珍貴書籍。

陳潁等人自中午遊至傍晚也沒能看盡書院景緻,只遊覽了上述這些主要的建築景觀。

看完藏書樓後天色已是將暗,陳潁此時想起嵩陽書院著名的“將軍柏”,便提議要去看看,於是眾人又移步往“將軍柏”去。

及至“大將軍”跟前,陳潁抬頭望去,只見“大將軍”粗壯的樹身向南斜臥在一面“凸”字牆上,樹冠濃密寬厚,鬱鬱蔥蔥,尤如一柄大傘遮掩了一方天地。

看完“大將軍”後眾人又往前走,便見到了“二將軍”,雖叫“二將軍”,但它的樹身明顯要比“大將軍”粗壯的多,主幹上有許多皸裂之處,雖樹皮斑駁,軀幹龍鍾,但生機旺盛,虯枝挺拔。樹幹下部有兩道道能夠容人透過的裂紋,南北相通,樹身裡面有很大的空洞,能容納數人。樹幹頂端自然形成一尊面向東方的觀音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兩根彎曲如翼的龐然大枝,左右伸張,形如雄鷹,展翅欲飛。

再往前便是“三將軍”了,比之“二將軍”還更大些,一眼望去,猶如一根擎天巨,柱仿若要直衝雲霄,戳破天穹。

陳潁和朱嵐兩人走在最後,朱嵐問道:

“陳澤,這三棵樹為什麼最小的叫‘大將軍’,最大的叫‘三將軍’呢?”

陳潁笑道:“這裡面倒是有個故事的,其實三顆巨樹又被叫作‘漢封三將軍’。”

西漢元封元年的時候,有一次漢武帝劉徹出宮遊歷嵩山,途經此地,只見一柏樹高大挺拔、枝葉茂密、高聳雲天,驚歎道:“朕遊遍天下從沒有見過這麼大的柏樹,就封你為‘大將軍’吧!”

封罷“大將軍”後劉徹繼續向前走,沒走多遠又見到一棵比剛剛被他封為的“大將軍”的那棵還要大的柏樹,漢武帝暗想:“這棵比前面那棵要大的多,可是已經將‘大將軍’封出去了,這棵可怎麼封呢?自己貴為天子,金口玉言,又不能隨便改口”。短暫地思考一番後,劉徹指著面前的第二顆柏樹說:“朕封此柏為‘二將軍’。”

隨行的官員中有人想向皇上提醒如此封賞有悖常理,但又不敢直言,只好從側面說:“此一株柏樹比前一株柏樹大的多。”他的意思想提醒漢武帝知錯改封。劉徹心裡也明白這個官員的意思,但自己金口玉言如何能改。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明知錯了也不能改。就怒斥那位官員說:“什麼大呀小呀,先入者為主。”嚇的官員們連聲說:“是”。誰也不敢再吭聲了。

封完“二將軍”,繼續向前走,又見到一棵更高更大的柏樹,漢武帝很無奈地說:“你長的再高大,我也只能封你為‘三將軍’了”。

“倒也真是有趣,這故事是真的嗎?”聽陳潁講完“將軍柏”的故事,朱嵐頗感興趣地問道。

“自然是真的了,這個典故在嵩山一帶傳了數百年了。”周鵬插話道。

林炑森不贊同的說:“這故事就是一個民間傳說罷了,無從考證,不能因為傳的久,傳的人多就以虛為實,歷史是很嚴謹的。”

周鵬撇了撇嘴,自知說不過,沒有反駁。

眾人在“將軍柏”附近遊賞花草,雖是冬天,臘梅、紅梅、白梅依然臨寒傲放,透著陣陣幽香。

突然有人叫了一聲“下雪了”。眾人紛紛抬頭望天,稀稀疏疏的雪花飄搖而落,落在地上,落在樹上,落在大家的衣服上,眨眼便融化消失。

沒一會兒,雪大了起來,如鵝毛一般紛紛揚揚灑落下來。眾人到廊道里觀雪,有人提議,“此情此景,理應賦詩。”

眾人附和,大雪紛紛揚揚,這些同窗們文思泉湧,或詠雪,或贊梅,有的抒情,有的記事,做出了不少好詩。

一番賦詩,眾人盡興後將目光投向了一直在旁邊觀景未曾作詩的陳潁和林炑森,當然朱嵐也沒作詩,不過眾人知道朱嵐的古怪性情,直接把他那份算到了陳潁頭上。

“帶木兄,你先請。”

林炑森倒也爽直,醞釀一番後寫了一首七言律,將今日之事記敘於詩中。

林炑森作了詩,這下眾人便齊刷刷地看著陳潁。同學們如此熱情,陳潁自然也不會掃興。看著大雪在樹冠上,梅枝上積了白皚皚的一層,此情此景,陳潁腦海裡想到了兩首詩。

陳潁念道:“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好一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寫的好。”

眾人循聲看去,不想是院長程恪從廊道轉角走出,向他們走來。

“院長。”

“院長好。”

眾人連忙行禮問候。

程恪笑道:“不必多禮,我就是來看看你們,聽說你們今日還親自動手包了餃子吃,能自食其力,很不錯。”

“都是陳澤一手統籌安排,我們不過是跟著混吃混喝的。”周鵬等人慚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