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潁水之畔,元宵文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潁拿出一罈有著“色比涼漿猶嫩,香同甘露永春”之美譽的桑落酒,作為彩頭。作出好詩好詞便暢飲一杯。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近黃昏,日頭西斜。
有人提議讓陳潁做一首詩詞,得到眾人一致贊同。
陳潁起身笑道:“諸位如此抬愛,那我只好獻醜一番了。”
陳潁信步走到樓臺,望著一江春水思索著該抄哪篇好呢。
在眾人眼裡,陳潁臨臺而立,衣袂飄飄,氣質出塵。正觀潁水以醞釀詩才。
陳潁“醞釀”了片刻後,行到備好的案前,侍女素手研墨,陳潁提筆飽蘸,揮筆而書:
《西江月·望江樓觀潁水》
滿飲一江春色,飽覽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泛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裡奏霓裳,準擬望江樓上。
寫罷,陳潁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油然而生。
待墨跡幹後,陳潁示意侍女將之先傳與方彥華。
方彥華接過默讀一遍,二遍,三遍,然後拂鬚大笑,連道了三聲好。“此作將這潁水寫得生動宛如一個曼妙的江南少女,又以‘少女’的挽留反寫自己對潁水的流連,實在是妙。
這首《西江月》可為當世名作矣。”
又傳與席間諸位品鑑,紛紛驚為天人,讚不絕口。
“潁公子此作將潁水描繪的神韻十足,下闋更是展現了一種豪放,灑脫的態度,佳作,佳作啊。”
那些學子也是紛紛拜服,無人嫉妒不滿,沒辦法,差距太大了,難以企及。
好幾個人小聲嘀咕,覺得此詞頗有美感,要是喚以花魁來唱必是絕妙。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沒有一個人敢提出來,蓋因眾人都知道,眼前這位潁川小魔王極不喜花魁清倌人之流,曾經有人宴請他時,叫了一花魁唱曲兒助興,陳潁瞬間翻臉,拂袖而去。
陳潁的事在潁川被許多人津津樂道,甚至還編成話本在茶樓說書。在潁川百姓的眼中:
潁川陳氏有位潁公子,虛懷若谷,不論是達官顯貴,豪門大族,還是販夫走卒,商賈奴僕,他皆平和相待,從不自恃身份折辱他人。
卻又嫉惡如仇睚眥必報,對欺壓良善為非作歹之人毫不容忍,曾有貪官欺壓百姓,草菅人命,被他得知後將那狗官所行所為悉數查出,一直訴狀讓其丟官去職,梟首示眾。
對待歌者舞者、戲子優伶及江湖藝人平等待之,從不輕賤,甚至贊其“臺上一刻鐘,臺下十年功”的精神。
但對青樓楚館,歌船畫舫之類極為不喜,對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更是厭惡,陳家也絲毫不沾青樓賭坊之類的營生,用陳潁的話說就是:爺有的是辦法賺乾淨銀子,又何須眼饞那點喪良心的髒錢。
在世人眼中,陳潁是一個神奇、矛盾的怪胎,既是林下君子,平易近人,又桀驁狷狂,目下無塵。
日已黃昏,宴會也到了尾聲。陳潁開口道:
“方大人此番南下是為了賑災之事而來,京畿之地去歲冬遭了大雪災,百姓因之罹難,路有凍死骨。
如今方大人不辭辛勞南下求助,我等讀書明理之人當義不容辭,傾力相助。”
宴會間的火熱氣氛徒然下落,一個個狐狸似的人精,瞬間品出了陳潁對方彥華是沒有善意的。
PS:感謝書友君神天的月票!
大家有月票也幫仙魚上一上吧,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