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乃文華天寶之地,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出過很多名人,有過許多世家:陳、荀、鍾、庾、林、鄭、黃。

自漢時起,陳姓便在潁川紮根併發揚光大,積攢了近一個半世紀的福澤氣運。直到西晉末年,中原板蕩,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許多士人、百姓紛紛南遷到長江以南沒被混戰波及之地,逃避戰亂。

潁川陳氏並著林鄭黃等世家也一路南下,到了浙江、閩中等地安置,休養生息。

及至南朝末代,陳氏果斷地將大半族人北上,回到潁川這個氣運蓬勃的發源之地。

後來無數次朝代更替,世家也遭受了許多磨難與打壓,再不復漢時之輝煌。

陳姓之勢力大多在南方,在更北的京畿之地並無深厚根基,這也是方彥華敢開口索要蜂窩煤方子的根據之一:雲字號在京畿一帶根基薄弱,滿足不了賑災的需求。

然而這只是陳家表面上的勢力,自從遷都大名府後,陳家便開始暗中佈局滲透。如今世人們所看到的潁川陳氏的實力不過是冰山一角。

如今潁川以陳氏獨大,還有鍾、鄭、黃等許多家族,在潁水一帶耕讀傳家,商賈致富。

夏朝順治四年春,元宵佳節。

潁川陳氏子潁於潁水之東畔望江樓設宴,廣邀潁川名士前來暢談文事。

是日,潁水之上天朗氣清,春風和煦。及日中,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佳餚美酒以宴客,絲竹管樂以助興。

各世家接到陳潁的請柬,得知陳家這位小魔王要在元宵當天開一次文會,召集各家年輕子弟前往望江閣探討學識,交流科場經驗。

各家也都樂意賣陳家一份面子,帶了家中年輕一輩前來參加文會。

待方彥華應邀而來,見到望江樓內諸多名士,高談闊飲,暢談古今,不由得感慨江南文風之盛。

陳潁引著方彥華到客座首位處,向在場眾人介紹道:

“這位是方大人,隆康朝進士,現任工部尚書。今日賞光前來指點我等志要科場揚名的學子,大家可要抓住機會,若是得了方大人看中,將來必是前途不可限量。”

席間各家小輩們聽了此話個個激動不已,這位方大人可是一部之尚書,若是得了他的青睞,將來官場之上豈不是一片坦途。紛紛下定決心要好好展現自己的文采。

介紹完方彥華後,陳潁回到主座,舉杯道:

“小子陳潁在此感謝諸位長者能在這元宵佳節賞臉前來。小子今日辦此文會,想讓在場的莘莘學子交流學習,共同進步。還請諸位長者能夠不吝指教,也祝各位學子能夠科場揚名。

謹以杯中酒敬之。”

眾賓客皆舉杯相敬。

宴會就此開始,佳餚美酒供應不絕,場中時有歌者歌之,時而舞者舞之,助興添彩。氣氛逐漸歡騰熱鬧起來。

有興致酣然者仰頭飲盡杯中酒,踉蹌著下場刷了套醉劍,然後興盡而入睡。這是酒量不好者之醉態。

陳潁只開席時飲了一杯,雖然這些酒度數很低,還多是果酒,但陳潁如今是不足十歲的少年之身,酒還是少飲為妙。

陳潁坐在主座上,把玩著手中酒杯,饒有興趣的看著眼前這幅活生生的古代士人文會宴飲的圖畫,心下感慨古人的率直性情,真的是名士風流,灑脫不羈。

除了前面那個醉酒舞劍的,其他年少學子也興致高昂,紛紛展現自己的才能,以求被方彥華青眼相加。

他們或吟詩唱詞,或激烈辯論,以各種手段吸引方彥華的注意力,甚至有一個端著酒杯緩步走到樓臺邊,憑欄遠望,一副“我有故事”,你快問我的“憂鬱王子”模樣。

對於這些人的滑稽模樣,陳潁看的歡樂極了,不過他並不覺得這些學子如此作態市儈諂媚。

一者科舉為官對這些學子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哪怕他們家世不凡,也要努力去科舉;再者這不過是少年人的爭強上進之心,並無什麼醜陋不堪。

方彥華也是歡喜不已,之前對陳潁怠慢自己的那份不滿消失不見,他覺得陳潁就是他的福星,不光欣然答允相助他賑災,還開了這麼一個文會,讓他接觸到這麼多江南名士以及這些展現文采的“銀子”。

要是讓他自己舉辦這樣一場宴會,在場的人能賞臉參加的怕是連一半都不到。

就在方彥華暗暗思索如何在這些人身上撈一筆銀子時,席間已經作出了好幾首不錯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