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頒獎晚會,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政府大會和春晚的混搭氣質,下方的大佬們不苟言笑,主持人說著充滿黨性和官方套路的臺詞,頒獎環節也是突出一個尷尬,整體的氛圍就顯得非常奇怪。

港臺的嘉賓們很尷尬,開獎時都顯得有些底氣不足,一來普通話不太標準,二來估計還真怕自己遇到生僻字讀錯,總之就是看到他們把信封給了內地嘉賓這邊才算是放下心。

得獎者也很尷尬,他們也好不到哪裡去,小獎的獲獎者直接就在幕後面站好了等著集體頒獎,大獎的獲獎者還得被主持人留下聊兩句。

而最讓人尷尬的還是朱儁,《藝術人生》之後,他似乎就養成了一個古怪的習慣,不管幹啥,不管在哪兒,都喜歡把話題往催淚的方向上整。

他的引導性問話更是把全場的氣氛弄得十分冷。非等追問著獲獎者感謝了媽媽,朱儁才自言自語了一句“終於說到根上了”。這麼嚴謹到一字一句的頒獎禮,怕是內地電影人和港臺電影人都不會太習慣。

華表獎的開獎和頒獎嘉賓堪稱是明星點名冊,萬年等人下臺之後,接下來的一波是小桃紅和馬伊利,之後又是余文楽、阿sa和楊密,一個個跟不要錢似的扎堆兒往上蹦。

其實吧,每年的華表獎都是這麼個德行。

雖然表面上是頒獎禮,但實質上就是上面開堂會,請一幫明星來捧捧場、助助陣。

兩個多小時之後,終於到了最後的幾個重要獎項。

之前的境外優秀男演員由發哥獲得,女演員則是在《歲月神偷》中貢獻出優秀表現的吳軍如。

而給發哥頒獎的是鞏麗,鞏皇一身露肩黑色長裙,突出一個氣吞天下。可惜,上臺之時被髮哥踩到裙子差點摔倒,也算是晚會上唯一的激動人心環節。

之後的優秀導演獎,第一個雙黃蛋出現了,而獲獎者有四個人,分別是《飛天》的兩位導演和《建國大業》的兩位導演。

《建國大業》自從上映以來就橫掃國內的頒獎禮,金雞百花都拿了個遍,拿到華表,也說得通,畢竟是三爺。而《飛天》就很讓人驚訝,這玩意一沒人看過,二劇情彆扭,能拿獎,也就只能說一句主旋律天下無敵了。

09年的華表獎優秀導演是小鋼炮和陳凱哥,《集結號》和《梅蘭芳》還算是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

今年這兩部嘛,純粹就是拿出來表揚自己人的。官方還是在主旋律和商業片之間搖擺不定,即便是看重商業片,獲獎的也是《建國大業》這種以主旋律為主題的商業片。

而沒節操的內部分豬肉環節,就從優秀導演獎開始了。

之後的優秀男演員獎也是雙黃蛋,給了《楊善洲》中的李雪劍和《趙氏孤兒》中的葛大爺。

優秀女演員呢,還踏馬是雙黃蛋,獲獎者是《大地震》的徐凡和《額吉》中的娜仁花。

徐凡在痛失金馬獎之後,總算是在華表獎上扳回一城。

之後的優秀故事片更吊,十部影片獲獎,《鋼的琴》也在其中,章猛上臺,接過了自己的第二座獎盃和證書。

《飛天》、《郭明義》、《楊善洲》、《秋之白華》都是比較傳統的主旋律影片,卻都在近期“奇蹟般”地獲得了很高很高的票房,繼而順理成章地以融合了藝術和商業的姿態拿下大獎。能夠獲獎的所謂商業片,也都是諸如《唐山大地震》、《趙氏孤兒》、《鋼的琴》這類在主題上和情感上依舊很主旋律的商業製作。

而真正聚焦於娛樂大眾的《幸運鑰匙》、《人在囧途》以及《讓子彈飛》等電影卻似乎被完全遺忘,在華表獎的舞臺上徹底失敗。

國內的獎項大都存在一些擰巴的地方,金馬金像是在地方和整體上擰巴,金雞百花是在專業和觀眾之間擰巴,華表則是在主旋律和商業片上擰巴。

明明知道商業片的重要性,但出於政府獎的性質,還是得獎勵主旋律。

這些努力都是在力圖在兼顧商業性的同時,最大化地把主旋律影片給扶起來。個人獎項全部雙黃蛋,都是一個歸商業,一個歸主旋律。

華表獎努力想把兩碗水端平,想營造內地電影人和港臺電影人,主旋律和商業片的其樂融融之景,可惜的是粉飾太多,越端還就越顯得不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