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萬年看完劇本的第二天,草房子這部電影就開始拍攝了。

1998年還不像是後世,不管什麼電影開拍,總得先來一個開機釋出會,把自己的電影先吹上一波。這個時期的導演們還自認是文藝工作者,恥於將電影藝術成就跟票房聯絡在一起,當然也不會開什麼釋出會。

對於商業的鄙夷,也是早期小鋼炮不受導演群體待見的一大原因。第一,你沒獎。第二,你商業。就這樣,你憑什麼要求人家看得起你?人家是藝術家好嗎。

馬上電影的第一幕就即將開拍,換上粗布衣服,畫好妝的萬年正在熱身,等待著第一幕的開拍。

雖然只是一部低成本的文藝電影,但是,徐庚導演並沒像是第六代導演那般,對鏡頭語言完全的不看重,只靠長鏡頭和平鋪直敘來展現所謂的真實感。

電影開頭,桑桑沿著走廊行走,而背景正是孩子們唱童謠的聲音。在拍攝這一段時,導演很明顯的模仿了庫布里克在閃靈之中所使用的鏡頭。

閃靈之中,一個十分著名的鏡頭就是兒子丹尼騎著三輪車在酒店走廊中穿行。在拍攝這一段鏡頭時,導演第一次使用了斯坦尼康穩定器,並且使用搖椅來作為可旋轉的攝影機托盤,從而實現了極為驚豔的長鏡頭。

攝影機一直跟隨在丹尼的身後,以觀眾的視角,拍攝下了丹尼在騎行中的穿行鏡頭,讓觀眾更為直觀的看到了丹尼所見到的景象。同時這種拍攝視角也營造出了一種更為詭異的氣氛,若是說,在觀眾之外,還有一雙眼睛跟在丹尼身後,看著他的一舉一動呢?

藉助鏡頭的使用,庫布里克完美的營造出了酒店內詭異且不詳的氣氛。

在草房子第一幕的拍攝中,徐庚很明顯的效仿了閃靈中的這一鏡頭。儘管因為裝置等的限制,無法實現如同庫布里克一般的長時間跟拍,但也創造出一個極為驚豔的開場。

萬年在草地裡,在走廊上行走,攝影師則跟在萬年身後拍攝。因為沒能使用穩定器,所以電影裡並沒拍攝到萬年轉彎的鏡頭,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也許是為了打破第四面牆,在第一幕裡,徐庚還加了一個桑桑猛地轉身,向著觀眾發出噓聲的鏡頭。

萬年卻覺得這個鏡頭顯得有些詭異,尤其是這一段是以童謠作為背景音樂,這讓萬年想起了香江殭屍片的慣用開頭。

接下來要拍攝的便是紙月的第一次出場。

紙月代表著兒童情竇初開的幻想。作為電影中著墨最多的女性角色,紙月在電影中的存在感十分強。她是桑桑青澀的戀愛,也是桑桑為之與同學打架的緣由。

紙月代表著桑桑的美好幻想,所以,這個角色必須美麗動人。

在電影中,扮演紙月的是小演員吳勤勤。

小姑娘也算是清秀,但是,穿越到現在,萬年也算是見過不少未來的女明星了。現在一看,這個小姑娘也只能稱的上的清秀可愛,更何況是電影裡還化了妝,面板黃黃的。

不過,這個小姑娘確實很適合書中紙月的扮相。兩條麻花辮一梳,簡直就像是紙月從書裡出來了。

絕對是那個年代乖巧女孩子的形象。

電影裡,扮演桑桑爸爸的是演員杜元,也就是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裡,金亮他爹。

這位老師站在那兒,活脫就是一個嚴肅的父親形象。

紙月被白髮蒼蒼的外婆送到了油麻地小學,桑桑的父親桑喬本來不願接受這個外村的學生,但是耐不住外婆的請求,就收下了小姑娘。

紙月在上學的第一天就吸引了桑桑的注意,不過,在這一幕裡,萬年並沒有特寫,只需要跟著小演員們一起做出反應就好了。

萬年在前幾幕之中的表現很不錯。還是那句話,兒童的演技並不重要,只需要聽導演的話,做出相應的動作和反應,說對臺詞就很好了。

要是導演非要讓小演員演出什麼恍如隔世,一日千里的反應,那肯定是導演自己有問題。

萬年本來以為,這部電影的拍攝會很漫長。畢竟,演員都是小孩子,在指導以及管理上一定會出現問題。

但是,很出乎意料的,幾乎每個孩子都十分的聽話,非常高效的完成了導演的指示,電影的拍攝工作也進展飛快。

不過,除了小演員們十分配合拍攝之外,電影的題材和內容也十分的貼近兒童的生活。小演員們幾乎不需要任何的演技,只需要將自己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反應再重現出來,基本就能滿足拍攝的需求。

就像飾演禿鶴的小演員一樣,他只是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嘲諷的感情再度表現了出來,其表演效果就很好。

只能說,這部電影在實際上也是戲保人。劇情在那邊擺著,小演員的表演也不需要太過出格,只要演出相應的反應,就顯得十分真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