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南下試鏡(第1/2頁)
章節報錯
薄薄的一封信,讓萬鑫跟陳倩蓉都有點激動。
以前那個龍套角色就不提了,這回的電影可是兒子用自己的理解弄到手的,當然得激動一下了。
雖說萬鑫跟陳倩蓉也都算是娛樂圈的人,但兩人都是歌手,對於演員,尤其是電影演員還是有些嚮往的。
兒子能演電影,說不定還是男一號,怎麼說都是為家爭光的事情。
激動過後,陳倩蓉看著曹文宣給萬年的來信,開始尋思這事兒該怎麼辦。
信裡說的很清楚,原作者把萬年推薦給了導演,而且說萬年對小說的理解很深,適合演桑桑這個角色。
但是,推薦也只是推薦,陳倩蓉並不知道,曹文宣在劇組裡的重量。他的推薦,能不能直接影響導演的選角呢?
這是其一。
其二,信上寫這部電影要在太湖開拍,這個地方正好符合曹文宣在書中對油麻地小學的描述。
這讓陳倩蓉有些犯難。要是拍電影,今年過年,估計一家人就都得去太湖那邊,總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去試鏡和演戲。
想了一會兒,陳倩蓉還是決定問問萬年的意見,至於萬鑫,聽話辦事就行了,哪有那麼多意見要提?
“兒子,你是不是挺喜歡這本書啊。”陳倩蓉開口問道。
萬年點點頭,“小說裡的描述和內涵我都很喜歡,當初也就是寫封信表達一下感悟,也沒想到就真能改編電影。”
“那封信媽媽看了,這電影估計要在太湖那邊拍。也就是說,要是想拍戲,咱們就都得去蘇省。”陳倩蓉給兒子解釋著,“你願意去嗎?”
萬年想了想,說道,“我想去演,這個小說我挺喜歡的。”
既然兒子這麼說,那陳倩蓉也只能同意了。畢竟也是難得的機會,能演電影還是很好的。
萬鑫則在一邊補充,“反正也要寒假了,孩子去南方玩玩也好嘛。等拍完了,說不定咱們還能去湘南看看我大哥他們,這幾年咱們又沒能團聚,去過個年也好啊。”
這倒是個好理由,萬年在心裡給老爸點贊。
都這麼說了,那陳倩蓉也只能同意。
於是,萬鑫暫停了酒吧的生意,給黃博把工資補上。陳倩蓉也完結了最近的工作,準備一家子前往太湖。
最苦的還是萬年,得在準備的這幾天把作業都寫完。雖然不難,但是很枯燥。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萬家的一家三口人踏上了前往太湖的旅程。
為了避免讓孩子不舒服,陳倩蓉一狠心買了機票,三人早上登機,下午就到了蘇省。
到了當地之後,一家人還要繼續轉車,到劇組提前約好的地方,參與試鏡。
草房子的故事是來源於作者曹文宣的真實生活。實際上,真實的油麻地小學是在鹽城的一個農村。但是,為了拍攝上的美感,導演徐庚將拍攝地點換到了太湖東山島WZ區的一個村莊。這裡還保留著六十年代的那種蘇北農村的風貌,與作品中描述的樣子相當的符合。
一家人來到個劇組所在的村莊,房子上蓋著茅草,確實是六十年代農村的景象。南方的房子為了防潮,一般都會設定二樓用來居住,這裡的房子也是一樣。
到了劇組,三人先住了下來。農村的條件並不好,但是,為了孩子能拍電影,萬鑫跟陳倩蓉還是能忍耐的,就是怕萬年受不住。
萬年自己倒是覺得沒什麼,工作嘛。要麼給名聲,要麼給錢,等價交換,沒什麼可受不了的。
草房子很顯然就是那種能給名聲的電影,原本的主角曹丹就曾經獲得了京城大學生電影節的最佳兒童演員。四捨五入一下,也算是影帝了嘛。
導演對萬年挺有興趣。他沒見過這孩子,只是在原作者的口中聽說了有個小孩,長得不錯,對小說的理解也很深。而且這小子挺有意思,小說剛出版,他那邊就來信自薦當電影的男主角。
萬年剛到,這部電影的導演徐庚就走了過來,想看看這個有意思的孩子。
徐庚是南都電影製片廠的導演。國內文藝界相當看重圈子這個東西,換到洪荒文裡也可以叫跟腳。你一說你跟腳是玉虛宮,我就明白這人我肯定惹不起。所謂的京圈,港圈以及陝圈等都算是這樣的圈子文化的產物。
說到底,就是這個時期,對文藝界有極大影響的人看重這些東西,所以才能成就所謂的圈子文化。等到後世,兩位馬大佬入場,資本當道,什麼圈子都是浮雲。
徐庚來自南都,因此其資源等也都來自蘇滬一帶。曹文宣能將自己的小說交給徐庚,心裡大概也有相信自己人的意思。
徐庚的長相就非常的像是導演,平頭,戴一頂棒球帽。一嘴的鬍鬚亂長,好像根本沒時間刮鬍子。或許是拍攝電影的時候風吹日曬,面板粗糙發黑。國內許多導演都是這麼個長相,拍戲的時候黑白顛倒,哪有那麼多時間打扮護理呢。
看著徐庚這個樣子,萬年就決定以後不能當導演,這不是折騰自己嘛。
“你就是萬年?聽老曹說,你對草房子這部小說的理解很到位?”徐庚走了進來,坐在凳子上就開始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