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六章 天造地設,此情伊始(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七姑娘踏踏實實站在冀州的土地上,不覺已到了暮秋時節。
城門外,一早得了信兒的姜家大爺姜楠,帶了正房夫人早早等候在此。
多年未見的兄妹二人,甫一重逢,彼此都透著些激動。將對方從頭到腳打量一番,這才拉了身邊人見禮。
“世子安好。”姜楠帶著妻子,稍微有些拘謹,恭敬向他行禮。不曾想,多年前便嶄露頭角,面容俊朗的少年人,如今已是這般威嚴肅穆,卓爾不群。
“內兄與嫂夫人不必見外。”
一句“內兄”,喚得姜家人個個兒喜不自勝。真要說起來,七姑娘這門親事,還是姜家高攀了。世子肯如此禮待姜家,隱隱還透出些親近的意味,只叫來人覺得面上有光。
七姑娘側目瞧他,只見這人彬彬有禮,好看的側臉上,映著正午暖暖的光暈,神色比在燕京時和煦不少。
幾人在城門口寒暄幾句,便登上馬車,徑直往郡守府行去。
七姑娘鑽進馬車,抿著笑,抱了他臂膀。“大人您到了泰隆,似乎好說話不少。”
言下之意,他今日和氣,非比尋常。她怎麼不記得他曾喚過姜昱“內兄”?
那人別開臉,將她偷偷戳他胳膊的小手,牽了包裹在手心。唇角微微彎起,由得她得了便宜還賣乖。
照理說,姜昱與她更親近些。區別只在於,他待她如何,姜昱從始至終,一清二楚。他的心意,姜昱不會生疑。
不似姜家,遠在泰隆。他待她好壞,細節處,總要做到叫她家裡人安心。
回了姜宅,七姑娘絲毫也不意外的發現,太太最稀罕的當屬陶媽媽懷裡,裹得粽子似的詵哥兒。
其次是他,最後才輪到她這親閨女。
唯獨幾分欣慰,好歹太太先瞄了她幾眼,這才十分慈祥,問候起她身旁那人,這一路辛不辛苦,船上吃食可還用得慣。
“好了,你也是……先放他二人回屋梳洗,收拾一番,待會兒過來一道用飯,你再關懷不遲。”
姜大人在一旁含笑看著,阻了太太高興之餘,不由自主,問長問短。
“那便勞太太替我照看下詵哥兒,我與夫君帶著人去去就回。”見太太一雙眼睛似黏在襁褓中的小兒身上,捨不得移開。姜大人雖則謹守禮數,眼角卻頻頻向太太懷中正抱著輕輕搖晃的詵哥兒看去。
七姑娘體貼的,順手推舟,將詵哥兒留下,帶著陶媽媽與春英幾個,領他去了她昔日住的桃花塢。
這時候再看這方小小的院落,帶著點兒小地方的淳樸氣息,遠遠比不得西山居的寬敞華麗。
記憶里門前大水缸裡養的金魚,牆角爬滿藤蔓的籬笆,簷下的燈籠……一下子都鮮活起來,彷彿一切都宛若昨日,熟悉到,她好似從沒有離開過。
春英見姑娘恍惚立在門外,自個兒眼睛也跟著溼潤了。
那時候可真好,桃花塢裡有姑娘,有陶媽媽,有綠芙,還有總是來尋七姑娘一塊兒讀書玩耍的姜二爺。
她們幾個小丫頭,早上浣洗完衣裳,晾在園子裡,得空便在天井裡踢毽子。姑娘一般不摻和,只躲在樹蔭底下,看著她們,端了果子吃,悠閒蕩鞦韆。
那時候日子總是無憂無慮,雖沒有在國公府裡****山珍百味,可叫春英選,她還是寧肯一輩子在這裡陪著姑娘。
這也是那人頭一回,到她住的院落。四下環顧一圈,無需她請,他已踱步跨進門檻,遊覽般,賞看兩眼。末了,立在她門前臺階下的水缸前,一手撐著缸沿,一邊微微俯身,看缸里正愜意游水的錦鯉。
她綴在他身後,離得幾步遠,神情怔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