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起騎兵破襲與追擊,蒙古人絕對是這天下第一的,滿八旗都要遠遠不如。

畢竟這是蒙古人的看家本事,雖然數百年來蒙古人的戰術一直沒得到有力的發展,但在保持著自己固有戰術方面,卻是從來沒有斷了他們祖宗留下來的傳承。

一隊隊蒙古騎兵不斷的縱橫往來,數量不大,但是波次卻是極密,雖然在火炮轟鳴聲中,不斷的倒下,但是因為目標小,損失卻一直不算大。

但是隻要越過火炮的微笑,突入吳軍一箭之地內,那他們藉著超高馬速騎射而出的箭矢,卻是戰果頗豐,一波波的箭雨不斷的拋灑而下,正在奮力挖掘的吳軍士兵,不斷的應聲倒下。

這種情況下,土木作業的效率自然可想而知。

雖然吳軍的騎兵不斷的奮力攔截廝殺,但是騎術、人數明顯高過一籌的蒙古人,總是能夠找到吳軍防禦的缺口,快速突破而入,然後一通搗亂後,在吳軍騎兵追殺過來之前輕鬆脫逃。

蒙古人的破襲,吳軍步兵也不是沒有試圖還擊,雖然軍中的弓箭手數量不少,但是面對著只是在一箭之地來去如風的騎兵,步兵弓箭手顯然有些雞肋。

步弓射程雖然略強於騎弓,但想對高速移動的目標射擊,那簡直是白費力氣,你箭雨還未落地,對方已經呼嘯則過,根本就起不到絲毫的遲滯和攻擊效果。

而吳軍的火器,更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關寧軍出身的吳軍,向來不喜鳥銃,獨愛三眼銃這種射程極近,可以連發的火器,而以吳軍的作風,三眼銃當做火器全勝的頻率極低,被擋作大棒用於冷兵器劈砸,倒是常態。

沒有有力的遠攻武器的情況下,僅靠著不及對方一半的騎兵,吳軍修築工事的效率和質量自然可想而知。

面對著手下將領不斷的請戰聲,吳三桂卻是一概全部按下,只是拿著步兵的人命不斷的向裡面填,卻始終不肯主動出擊,為步兵修築營壘爭取時間。

蒙古人的這場破襲戰,一直持續了近兩個時辰,頻率與波次這才慢慢的降低下來。

但是蒙古人剛剛一收手,早已經集結好的吳軍騎兵,卻是在沖天的號角聲中,呼嘯而出,向著蒙古大軍便即展開決死衝鋒!

蒙古人根本就沒有想到,這是老奸巨滑的吳三桂等待了良久的機會,在人數與戰馬質量都不及蒙古人的情況下,消耗對方的馬力與士兵的精力!

龜縮不出是假的,拿步兵的命向上填也是候的,他要的就是這個要命的關口而已!

等到蒙古人馬皆疲之時,再以養精蓄銳已久,並且帶著一肚子怨氣的本部騎兵突襲,一戰而潰滅對手!

吳軍近八千騎如同山崩海嘯一般的洶湧而出,人馬皆疲剛剛準備休整一番的蒙古人,立即嚐到了大意的後果。

在洶湧的吳軍面前,蒙古騎兵不斷的倒撞下馬,八千鐵騎縱橫於兩萬騎之間,勢如破竹,根本就沒有一合之將。

只是一個回合,原本襲擾吳軍立營的近萬蒙古騎兵,便即被打的崩潰四散而逃。

當吳軍迎面撞上緊急前來增援的蒙古生力軍時,一場真正的參戰這才驟然展開。

面對著老對手蒙古人,剛剛戰勝滿漢八旗,士氣正旺的吳軍根本就不是這些數量相近的蒙古可以抵擋的,不足兩個回合,慘重的損失就已經讓蒙古人計程車氣直接跌到了褲襠裡。

面對著吳軍再一次的對沖而來,科爾沁人震驚的看到,原本立於不遠處掠戰的滿漢八旗,不僅沒有上前支援的意思,甚至已經開始前隊變後隊,已經選擇了掉頭就跑。

“這些蠢貨,還真是爛泥扶不上牆!都到了這個時候了,你們還能逃到哪裡去?我太祖太宗之威名,今日被你們這些蠢貨盡數喪盡了!”

科爾沁部貝勒彰吉倫雙目盡赤,看著遠遠逃開的滿漢八旗,直氣的胸口劇痛,破口大罵著道。

同時他也對這次的軍事行動,內心充滿了後悔。

畢竟這一次他是帶著本族絕大部分的青壯,外加扎責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三個部落聯軍而來,這不僅僅是增援的態度,更是站隊的立場。

畢竟他們這三部與滿清糾纏的實在太深了,在順治元年,科爾沁部便偕扎賽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兵隨睿親王多爾袞入山海關,參與一片石擊敗流賊李自成,並且率軍追至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