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二年,隨豫親王多鋒定江南。

三年,又隨多鐸在江南大敗蘇尼特部叛亂首領騰機思,並且擊敗漠北喀爾喀土謝圖汗、車臣汗救援騰機思的援兵。

而科爾沁更是不一樣,幾乎滿清崛起的整個過程,他們都在參與著。在滿清初創之時,便是科爾沁部忍著牙關,寧可自己族人缺馬,也優先供給滿八旗使用。

也正因為這鐵桿科爾沁部的幫助,努爾哈赤才得以快速壯大,騎兵的規模幾乎一年一個樣,數年時間,便即擁有了一支全騎兵的滿八旗,機動性大增的滿八旗,這才能在遼東四戰之地,縱橫東西南北,不斷的主動出擊。

這種關係下,科爾沁當然明白,大明放過誰也不會放過他們,因此在其他漠南蒙古部落還在觀望之際,他們已經主動站出來,表達了他們與滿清共進退的決心。

能下這麼大的決心,不僅僅是因為雙方之間的關係,更因為科爾沁部始終相信,在遼東這片土地上,滿八旗就是無敵的存在,大明軍隊看似聲勢浩大,但一個弄不好,便會是又一場薩爾滸式的大敗!

但如今擺在眼前的卻是另一種尷尬的場面,人數佔優的八旗先敗於劣勢的吳軍,然後竟然一戰而嚇破了膽,在蒙古人與吳軍激戰之時,只敢遠遠觀望,連上前助戰的勇氣也無。

之前清軍不助戰,彰吉倫還可以自我安慰,這可能是滿八旗不屑於偷襲夾擊,但眼前那千騎絕塵而去的場面,卻是一下子將他所有的希望全部擊碎,讓他只剩下滿心的憤怒和絕望。

他絕望的不是失去了滿清這根救命稻草,事實上在滿八旗絕塵離去的那一瞬間,他就明白,滿清這一仗是怎麼也打不贏了,根本就再也指望不上他們了。

他怕的更不是大明軍隊,畢竟在草原上,只要科爾沁部提早撤退,在茫茫草原上與明軍捉迷藏,那最後堅持不住的肯定是大明軍隊。

真正令他絕望的是,眼下的這場大戰,肯定有無數蒙古部落或明或暗的在戰場附近觀戰,而滿清這種拙劣的表演,肯定會被各個部落使者給帶回,那才是科爾沁部的末日!

一旦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全部認定滿清必敗之後,那必然有無數蠢蠢欲動的蒙古部落會忍不住出手,不過他們的目標不會是滿清,而必然是佔據著遼河套上最豐美草場的科爾沁部!

這些部落可不是大明,跟他們玩捉迷藏,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若是遭到他們圍攻的話,那未來科爾沁部的下場,自然可想而知。

但眼下卻不是想這些的時候,眼前不斷的橫衝直撞的吳軍,距離他的汗旗已經越來越近,眼下也是到了該決斷之時了。

“可汗,出去汗廷鐵衛吧!兒郎們已經擋不住了!”

就在彰吉倫猶豫之時,身邊的心腹格里忽圖忍不住的催促道。

彰吉倫沒有立即回應這個問題,並不是說他對鐵衛沒有信心,雖然吳軍驍勇異常,但是他自信他的鐵衛不會弱於吳軍鐵騎。

科爾沁與滿清走的最近,得到的照顧也是最多的,不僅擁有著草原各部都沒有的全鐵頭的箭矢,還有數千鐵盔武裝起來的汗廷鐵衛!裝備精良,又都是族中精選的勇士,這支鐵衛的戰力,彰吉倫甚至覺得不弱於鼎盛時期的滿八旗!

他所擔心的是,如果出動了鐵衛後,一旦損失過重,回到草原上之時,面對那批對著自己部族流著哈喇子群狼時,就會更加的困難,甚至會因為實力大跌,而導致科爾沁部連轉移部族老小的機會都沒有了!

“可汗,不能再猶豫了。若是不出動鐵衛的話,就要立即撤退了。將後背留給敵人,可不是長生天護佑下的勇士所為之事。而且,眼下也是一個絕佳的立威機會,畢竟滿清已經不敵敗退,只要我們能夠正面擊敗這批明寇,必將揚名於草原,一掃我科爾沁部戰力不強的名頭!有這個名頭在,還怕回去那些牆頭草敢聯合起來覬覦我科爾沁部麼?

另外,咱們之前破襲的族人,只是人困馬乏之下被擊敗。若是鐵衛能夠將他們擋住,給這些族人以喘息的機會,我軍依舊可以有絕對的優勢兵力,無論是徹底殲滅還是擊敗這批明寇,都有極大的機會!”

似乎猜到了彰吉倫的想法,格里忽圖快速的勸解道。

“格里忽圖,你說的對!去吧,我最驍勇的勇士,帶上本汗的鐵衛,去給南蠻子一個血的教訓吧!”

彰吉倫聞言心頭一震,這個想法是極具可行性的,只要戰勝了這支擊敗過滿清八旗的明軍,那科爾沁還真不用再擔心草原上那群豺狼們的覬覦之心了!

“遵命!鐵衛!隨我衝擊!”

格里忽圖沒有絲毫猶豫,一踢馬腹,一聲呼哨,便即一馬當先的衝鋒而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