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雖然是出人意料,但卻也是情理之中。

畢竟之前的吳軍,實在太過於猥瑣,數萬人蝟集一塊,斥候也只是在大軍四周圍繞,根本不敢離開大隊人馬太遠,沒有發現偃旗息鼓,暗中躲藏在太康堡、萬佛堂堡裡面的大隊騎兵也是必然之事。

當兩萬餘騎兵呼嘯而出,直擊已經陣形散亂的吳軍騎兵時,吳軍騎兵第一時間便即開始了騷亂。

但是吳軍不愧是地頭蛇外加逃跑能手,在這批騎兵剛一出現時,便即紛紛停止追擊,開始快速後撤。

除卻追擊的興起,根本沒有聽到不遠處號角聲一些二楞子外,絕大多數騎兵在這批埋伏著的騎兵堪堪達到封鎖路線之時,便即匯聚成河,在胡國柱的帶領下,快速突破伏兵的包圍圈,數千騎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直接脫鉤絕塵而去。

看著自己麾下家丁主力及時的脫離包圍而出,心都快提到嗓子眼的吳三桂終於長出一口氣,開始仔細的觀察依舊在後窮追不捨的騎兵來歷。

只是粗略的打量了一番,對於塞外形勢極為熟悉的吳三桂,便即已經判斷出來,這並不是滿八旗騎兵,而是蒙古騎兵!

而眼下既能組建這般龐大規模的騎兵,又肯出死力保衛滿清的蒙古部落,也只有就在遼河套草原上獨大的滿清鐵桿科爾沁部了。

蒙古人的戰力,在北元覆滅後,便即每況愈下,在滿清崛起之前,更是已經光輝不在,經常被遼東明軍按在地上摩擦。

而十多年前蒙古黃金後裔林丹汗,雖然表現的不可一世,號稱坐擁控弦之士十數萬,但實際戰鬥力也就是那個樣,數萬騎兵時常被滿八旗不足萬的騎兵按在地上用力摩擦。

雖然滿清崛起後,遼東明軍經常被滿八旗蹂躪,但是對上蒙古人,明軍卻是從來沒有落過下風,尤其是這科爾沁部,更是雜魚中的魚腩,吳三桂在遼東為大明效力時,就沒有少揍過科爾沁人,他們的戰鬥力也就是嚇嚇小孩子罷了。

但眼下,吳三桂卻是沒有絲毫的放心,蒙古人雖然正面戰鬥力已經不怎麼樣了,但是在追擊上,卻是天下無出其右者。

雖然科爾沁部正面作戰不怎麼樣,但是論起追擊來,還是要強過滿清不少,根本沒有可比性。

果然,在科爾沁人的追擊下,吳軍的損失開始不斷上升著,但好在騎兵追擊出去的距離並不遠,雖然比較狼狽,但主力還是損失不大,倉皇的逃歸步兵的掩護距離之內,這才慢慢收集腳步,開始再一次的整理隊形。

蒙古騎兵在距離兩三步的距離後,便即慢慢收集腳步,不再追擊,只是圍繞著明軍開始慢慢旋轉迂迴,兩萬餘騎分散開來,從三個方向對吳軍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

“大帥,請大帥開恩,讓末將出戰戴罪立功,願率三千鐵騎再戰,再去會一會這些科爾沁鼠輩,一雪前恥!若不勝,提頭來見!”

殺的正起勁之時,突然被人敲了一記悶棍,胡國柱的心情別提有多窩火了,這會兒沉下心來,終於認出了這批騎兵的來歷,頓時有些惱羞成怒,向著吳三桂行禮請求道。

“不急!仗還有的打。有你報仇的機會!”

眼看著自己花費巨大,付出無數錢糧心血的五千家丁,如今損失高達近四成,吳三桂心都在滴血,但這事明顯怪不到已經打出軍心士氣的胡國柱頭上,輕責不能解氣,重責則人心不服,索性提也不提,一把拉起了胡國柱,好言安撫道。

“謝大帥。”

儘管明知道自己不會有太大的處罰,但聽到吳三桂一句不提損兵折將之事,胡國柱心中還是十分的感動,恭敬的謝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