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一個時代,無疑比單純地把詠春帶向世界能賺更多體驗積分。

當然,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劉琛對這片土地的家國情懷。

原著故事的末尾,陳識被迫妥協,做了明面上的武館館主。臨上任前,他說了這麼段話:

“在一個科技昌明的時代,民族自信應苦於科技。我們造不出一流槍炮,也造不出火車輪船,所以拿武術來替代。練一輩子功夫,一顆子彈就報銷了,武術帶給一個民族的,不是自信,而是自欺。”

於是,劉琛想做陳識做不到的。

給民族自信。

1925年的春天,就這樣在各方的忙碌中開始了,一所學校的輪廓在津門的西北邊出現,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廠區在雙慶附近施工。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1926年的春節。

津門西北部,無線電技術學校已經落成了小半年。

學校的不遠處,有個教堂。

主教學樓天台。

“老師,真沒想到,我們能這麼快就實現這一步。”

“這是我們國人的第一步,歷史應該記錄下這一刻。”

“沒錯,歷史應該銘記這一刻。”

一群青年小聲議論,毫不掩飾內心的激動和崇敬。

“行了行了,一個個跟沒見識過一樣。當初圖紙不都是我帶著你們畫的?”

作為他們的老師,劉琛表現得很淡定。

眾人面前,是一座高聳的金屬塔。

如果有現實世界的人穿越過來,肯定能一眼認出來,那是訊號發射塔。

有些像電信公司在摩天大樓頂上安置的那種。

“裝置裝好了,就下去除錯吧。先說好,如果今天測試成功,我請你們去起士林吃大餐。”

“好!那我們可得想想晚上點什麼菜了!”

青年們歡呼雀躍,簇擁著下了樓。

樓下是一間改造過的教室,是劉琛指導著青年學生動手改造的。

教室被一臺看著有些複雜的機器佔據,那是青年們小半年來的結晶,一個功率足夠大的無線電處理和發射中心。有幾個人正在除錯,操作著複雜的旋鈕,不停閃爍的指示燈讓歡呼著進來的人們不自覺放輕腳步。

“張翰,你們除錯組的進度怎麼樣了?我們發射組可是時刻準備著在。”

說話的正是前面那個振臂高呼的青年,他叫賈青,是無線電發射小組的組長,樓上的發射塔就是他負責設計和搭建的。

“急什麼,你們剛搭好,除錯不得花時間啊。真以為都跟你們搭積木似的容易?別說話,搞出差錯你負責?”

這位張翰也是暴脾氣,說話不饒人。

賈青早就習慣了張翰的脾氣,絲毫不以為意,繼續道:“劉老師可說了,今天要是搞成了,直接起士林包場,吃啥點啥。”

張翰頓時笑開了花:“你早說這不就行了?”

轉頭對除錯組吩咐道:“各同學注意,賈青的話都聽到了吧!抓緊時間除錯!抓緊時間除錯!”

“好!”驚呼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