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心潮亦澎湃(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番除錯後,張翰頭戴耳機,示意準備就緒。
兩名主持人接棒,來到主持臺。
話筒上套了圈紅布,喜氣洋洋。
“喂喂喂~喂喂喂~咳咳~”
伴隨著主持人的試音,津門、雙慶、江漢、奉天這四座城市的主幹道上,同步響起。
很大,很響,帶著絲絲的嘈雜。
“各位聽眾上午好,這裡是中線廣播電臺,這裡是中線廣播電臺,正在為您播音。”
雄渾的男低音在街上回蕩。
很突兀,眾人被嚇了一跳。
有人直接開罵,口吐芬芳:”誰講話這麼大聲?嚇死老子了!“
也有人喃喃自問,對聲音裡提到的東西好奇:”什麼聲音,電臺是什麼意思?“
還有人目光敏銳,一下子就找到了聲音的來源:“找到了!是那根杆子上的大喇叭在說話!”。
廣播沒有因為眾人的反應而停頓,繼續播音:
“現在是上午10:00整,下面為您播送今天的新聞。”
隨後,在男女聲交替中,一條條新聞被播送出來。
眾人慢慢在大喇叭下聚集。
“這大喇叭什麼時候搞的,我怎麼沒印象?”
“我知道。就是三個月前,當時我小舅子鄰居的兒子還去幹了,工錢不老少了。”
“哦,我想起來了,當時我兒子也去了。他在西京路上幹,都是晚上在幹。”
“別吵吵了,聽新聞,聽新聞。你別說,講話的女子聲音真好聽。”
“嘿,張子,你那是聽新聞嗎,你那是饞人家聲音。“
“誰說的,剛才新聞裡提的《社會各階級分析》我前兩天還看過呢。讀書人的事能叫饞嘛,我那是跟她的聲音有共鳴。共鳴你懂吧?“
”懂,不就是饞麼。年輕人書沒讀多少,彎彎繞繞真多。“
“噓!小聲點,都吵著我聽大喇叭了。”
大概半個多小時候,新聞播送完畢。
廣播還沒有結束,主持人還在繼續。
“各位聽眾,上午的新聞播送完畢,接下來為您播送曲藝節目——說書故事:三俠五義。”
學校內,兩名主持人退下,一旁趕緊搬過來一套桌椅,把話筒對上去。
一位中年說書人,端著大茶杯,穩步坐下。
啪!醒木一聲響,當即開講。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話說……”
定場詩一開,故事紛至沓來。
一句句,一段段,收放自如,聽得觀眾如痴如醉。
到了中午時候,不少人乾脆端著飯菜,到大喇叭下邊聽邊吃。
對於沒有網路、沒有電視的民國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非常單調,說書廣播的出現,就像久旱的甘霖,一下子填補了生活的空白,深深吸引著百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