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2-89 蛛絲馬跡(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國之主是什麼?
那就能夠言出而法隨,一言可決百萬人生死的。
這種人天生就要有其霸道的一面,也是領袖的人格魅力所在。
一個微微弱弱之人是不可能掌控得了大局,也不可能讓別人心悅臣服的。
你可以冷酷,你可以兇殘,唯一不能有的就是軟弱。
現在姬發的心態就不對,面對事情畏首畏尾,遲遲不能下決斷,這樣的人不論你對事態的分析是對是錯,最終都不能夠讓人信服。
很多時候下面人不是要你來理論對錯,而是要你來把控方向,給出一個明確的決定就好。
一個不能給出決斷的領導,在下面人的心目中就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
姜尚現在就是在告訴姬發,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國王,你就不應該如此畏首畏尾,而是要有自己的主張,哪怕最終你的主張是錯誤的,大家都要為你的錯誤買單,但是至少能夠上下一心,大家有你這根主心骨在,那這個國家的架子就散不了。
姬發也清楚了自己的錯誤,所以他很快便調整過來自己的情緒,對著姜尚點頭道:“尚父,我明白了,以後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
看到姬發終於醒悟過來,姜尚心中頗為欣慰,點頭道:“好,那老夫就靜等王爺吩咐。”
姬發至此也就不再跟姜尚客套了,直接一聲斷喝道:“來人!”外面立即便有下人一溜小跑進來等待著吩咐。
姬發也不再遲疑,直接點了幾個人的名字,吩咐下面人將人召喚過來。
等那些人被召集到了大殿後,姬發立即針對這些人的行動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這些人也就各自領命而去。
看到姬發終於展露出來一位王爺該有的魄力和膽略,端坐在一旁的姜尚臉上不覺露出一絲微笑,一臉老懷大慰地撫須點頭。
吩咐完下面人之後,武王轉頭看著微笑的姜尚,道:“尚父,這裡還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完成。”
姜尚拱手道:“請王爺吩咐。”
武王道:“先前尚父說過要調查安弟身邊的人際關係,我這邊突然想起來,好像安弟就是因為當年考兄之事而起,才一直對我心有偏見,我這邊希望尚父能夠針對這件事做一個詳細的訪查。當年考兄之事,清楚內中詳情的人應該是極少的,而且這些人都被父王下了封口令,可是安弟最終卻好像清楚內情,這事處處透著一股詭異。如果說值得懷疑的話,我倒是覺得這裡面問題不小,應該值得深究一番。安弟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整個就好像變了個人一樣,行事處處透著幾分怪異。”
姜尚倒是從來沒有從這方面去思考過,此時被姬發這樣一提醒,他一下子也好想開啟了記憶的閘門,一下子就把思緒拉回了當年那件令人遺憾的事件中去。說起來周文王的幾個兒子中,最令人滿意的應該就是大兒子伯邑考姬考了,這位可以說是深得周文王的真傳,甚至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當年如果不是有這位世子的犧牲,恐怕也換不來大周王朝的成立。
想起這位幾乎和周文王一個模子裡刻出來世子,就是姜尚心中都不覺有些惋惜,如果這位還在世的話,恐怕現如今的大周早就已經王權接續了,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波折出現。
只能說天妒英才,這位令人崇敬的世子最終還是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硬生生地把自己父親給逼得走上了強勢崛起的路上,最終才有了現在的大周王朝。
姜尚仔細回憶了一番,倒是發現姬發的話並不是無的放矢,好想姬安和姬發鬧矛盾的時間點好想還真就是在姬考出事之後,這裡面莫非還真有什麼未知的幕後推手不成?
姜尚心中閃過各種念頭,但是面上卻沒有任何遲疑,立即拱手應是表示自己一定竭盡全力調查這方面的情報。
武王見姜尚直接一口應承下來,也讓他頗為滿意,同時心中也暗暗鬆了口氣。
其實這件事在姬發心中一直都是一個心結,現在他直言不諱地說出來,就好像將心中的一塊大石給一把掀開,只覺得渾身上下說不出的輕鬆。
當年紂王曾經就有一段時間一直在拿這件事做文章,目的就是搞臭姬昌和姬發兩人的名聲。
只是最後被姬昌用自己強大的個人威望給硬生生地壓了下去,讓紂王這個歹毒的計劃最終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