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順勢王權攬過來(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秀娥直接去了縣衙,一眾衙役還在忙活。縣令,現在是首輔大臣周正邦迎將上來,見李秀娥如此打扮,先是一怔,可他還是馬上認出來了,深施一禮。
“王后駕到,有失遠迎!”
李秀娥一擺手,“周大人不必多禮,這是在忙什麼?”
周正邦嘆了口氣,“王后,石昌縣衙著實貧困,滕國新立總要有滕王朝拜之所。下官將縣衙收拾出來讓與國王。待建了新王宮之後,滕王再行移駕。”
“那周大人去哪兒處理政務呢?”
國王佔了縣衙,其他官員去哪兒辦公倒是個問題。
“這……”
周正邦面露難色,一指西南角,“暫且到那廂房將就將就了。”
李秀娥抬眼望去,西南處確有兩間屋子,原本是縣衙門房,現在卻成了首輔大臣的辦公之所。怎一個寒酸了的!
在周正邦的帶領下,李秀娥看了看縣衙內的佈置,可以說簡陋至極,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這倒讓她對這個原縣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遂又問詢周正邦住在哪裡?
“縣衙西側有套宅院,搬到那裡去了。”
李秀娥想去參觀,周正邦稍稍遲疑了一下,還是頭前帶路去了。
院子大小與太安公主府不相上下,也是分成了前後兩個院,只見十幾名衙役正在忙著搬抬桌椅。
原來,周正邦和家人住在後院,前院供衙役日常休息食宿,現在縣衙讓給國王了,那縣制還在,一部分人要到這裡辦公了,就是擠了點,食堂搬到後院,與周家家人共用一個廚房。
看這院落中的擺設,比那縣衙還寒酸,只有必要的桌椅。倒是周正邦的書房相對要豐富些,可豐富的也只有滿屋書籍而已。
“周大人藏書不少啊!”
李秀娥對這些文物產生了興趣,自己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了,本來學的農業技術,當了主管農業的副鎮長之後又自學了營銷學,當了鎮長學了管理學,甚至還看過紡織、機械、財會等其他專業的書。
她發現學這些並不難,一行通,行行通,萬事離不開一個理,只要認真學,沒有學不會的。
學以致用,學的更快,她的目的性很強,學習並非為了文憑,而是用於指導實踐,實踐輔以理論令工人農民很容易茅塞頓開,技術學到手,致富自不愁。
“哪裡,哪裡,這可不是下官的私藏,這是縣府的資產,只不過是放在這裡罷了。下官平日在這處理公文,也只有審案時才去縣衙。閒暇時瀏覽書籍,倒也增長不少學識。”
李秀娥隨手取過一本,見是《詩經》,再拿一本《海經注》,她對這些不感興趣,遂問道:
“周大人,這裡可有地方縣誌?”
周正邦忙從書架上很熟練取下一本,“王后,這本便是。”
李秀娥接過,書很厚,隨手一翻,文字密匝,似很詳實,“這本我先借閱。還請周大人介紹一下石昌縣的基本情況。”
周正邦唉息一聲,面露難色,但還是開口說了。
石昌縣面積近兩百萬頃,人口五十萬,四面環山,一條瀏水河自西向東橫穿縣境,居民多傍河而居。
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輔以漁業。
其他生產生活物資卻要到鄰近府縣交易兌換了。
“教育情況如何?”
李秀娥更加關心百姓文化程度。
“各鄉鎮設有書塾,只是……只是去讀書的沒幾個。”
“為何?”
李秀娥深知教育難,她想知道石昌難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