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三章 桓溫痛並快樂著(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桓溫回過神來的時候,雙方的協定已經達成了不說,杜英也展露出了足夠的誠意,桓溫很難再要求杜英多做什麼。
袁宏想了想,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
“除了琅琊之外······都督不會還提出其餘條件了吧?”
杜英頷首:
“無外乎通商也。”
頓了一下,他解釋道:
“和荊州的通商。”
袁宏大笑道:
“想來大司馬是很痛苦了。”
自從南陽紛爭之後,關中和荊州在明面上的交往已經斷絕。
當然,融入到關中組建的商貿網路之中會有莫大的好處,所以荊州世家一直在暗戳戳的和關中貿易,對此桓溫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是不敢攔,而是知道攔不住,世家對於地方上的掌控遠勝於大司馬府,所以如果他們真的想要和關中貿易的話,則無孔不入。
桓溫既攔不住他們,還會得罪賴以為後路的荊州世家,得不償失。
但是暗中到底是暗中,桓溫沒有深究,可不代表著荊州世家就可以把生意放在桌面上來談。
暗地裡的交易,總歸數額是有限的,再加之關中的商品也沒有什麼真的令人非買不可的魔力,特點還是在物美價廉上。
經過荊州世家這麼一折騰,物美價廉這個優點至少要打一半的折扣。
自然在荊州的銷路也不是很好。
荊州世家們看著關中商賈能夠在江左賺翻天,連帶著江左本地的世家都能夠透過分銷來喝一口濃湯,也看著巴蜀的世家同樣和關中眉來眼去,那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在一支又一支商隊面前形同虛設,甚至還看著河北的世家都能夠透過正式的通商協定和關中展開貿易了······
要說不眼饞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是世家,憑什麼你們吃肉喝湯,而我們只能看著?
所以荊州世家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尋求和關中正式而規範的展開貿易的可能。
沒錯,本來就是靠著惡意調控市場價格和黑吃黑來發財的世家,現在竟然想要建立起來一個有秩序、價格穩定甚至價格低廉的市場,也算是獨一份了。
但是開放荊州市場,就代表著關中賴以征服天下的軟實力可以肆無忌憚的進入。
關中商品大行其道,連帶著關中的生產模式和社會制度思想都會一併進入,換來荊州的金銀財富大量匯聚在本地的經銷商身上,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會源源不斷的外流。
荊州的民生經濟將會完全仰仗於關中的商品供應,而開設在本地的家庭小作坊在關中的流水線生產面前毫無抵抗能力。
而且荊州距離關中很近,甚至杜英都不需要圖謀在荊州開設新的工坊,南陽、許昌等地的工坊完全可以全力供應荊州的需要。
這就意味著,一旦桓溫想要和杜英翻臉,杜英甚至都不需要擔心要為之付出建設在荊州的幾個工坊的代價,就可以直接讓整個荊州的經濟民生崩潰,哀鴻遍野之下,最終被摧毀的,還是大司馬府對荊州的統治根基。
用後世的話來說,荊州世家看著眼前的蠅頭小利,一直想要成為買辦,奈何桓溫不同意。
而杜英現在提出和荊州通商的要求,不啻於要在荊州開設通商口岸,撬開荊州的大門。
袁宏他們這些以前只知道讀聖賢書的文人,在關中浸淫日久,也知道了經濟才是真正能夠摧折一個社會的最強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