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所謂上兵伐謀也。

所以想必之前就很務實的大司馬一樣知道開放通商會帶來什麼。

但面對杜英想要合作的誠意,面對荊州世家甚囂塵上的吵鬧,桓溫的底線,又能夠堅守多久呢?

“或許也不一定痛苦,更可能是痛並快樂著。”杜英想了想說道,“荊州世家現在甚是囂張,根據六扇門傳來的訊息,他們已經多次流露出染指大司馬府人事排程安排的意思······”

袁宏順著話茬說道:

“聽說留守荊州是習鑿齒這傢伙,所以這也自然。”

習鑿齒是襄陽習家的人,是桓溫幕府中的老人,德高望重並且一向代表荊州世家行事,如今他輔佐桓熙留守荊州,桓熙無能闇弱,習鑿齒,準確說其背後的荊州世家,有了透過控制桓熙來控制荊州,進而控制桓溫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桓溫一時半會兒定然回不了荊州,郗超和桓豁作為文武上的左膀右臂也去不了,所以他大概只能眼睜睜看著荊州世家肆意施為。

若是此時引入外力,反過來壓住荊州世家,或者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也未嘗不是好事。

關中勢力的滲入,顯然就能夠起到這個作用,當荊州世家意識到自己不但可以從和關中的貿易之中獲得好處,而且還能獲得一個掌握他們生死命脈的“主子”時,肯定不會那麼容易屈服,定然也要和關中在整個商貿的掌控權上鬥一鬥。

因此杜英才會說,桓溫對於和關中通商,應當是痛並快樂著。

“也不知道大司馬最終會如何抉擇······”袁宏無奈的說道。

顯然這種不管怎麼選都有利有弊的選項,會讓桓溫很為難。

大司馬看上去手段狠辣,但是曾在幕府待過,並且多次出言頂撞桓溫還毫髮無損的袁宏卻很清楚,骨子裡,大司馬是個優柔寡斷的人。

或者說,他會非常顧慮一舉一動的得失利弊,只是等真的盤算清楚、下定決心之後,才不會有所改變。

但思索、斟酌,也有一個過程。

且大司馬這等當世數一數二的梟雄,最終做出怎樣的選擇,袁宏不打算猜,猜也可能猜不中。

猜錯了怪丟人的。

他只有輕輕嘆息:

“若是大司馬再年輕十載,又或者子嗣之中有能夠追得上都督一半的人,又何止於此?

荊州世家可沒那麼大的本事。”

杜英輕笑:

“哪有那麼多‘若是’呢?”

“哈哈哈!”袁宏放肆的笑了幾聲,“所以,都督,這就是天命所歸啊!”

“莫要說漂亮話了。”杜英沒好氣的打斷。

“袁某不打誑語。”袁宏當即回應,他目光灼灼看著杜英,“天命所歸,不在大司馬,更不在建康府中那些無能的皇親國戚,又在何人?

天下紛紛目光,可都看著都督呢;關中一片赤誠之心,火熱洶湧,也正等著都督呢!”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