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真的會要麼?”

這一次輪到袁宏錯愕了。

他突然反應過來,琅琊這個地方,桓溫······大概真的不敢要。

原因無外乎兩種。

一者,琅琊是琅琊王的封地,而琅琊王是當朝開國皇帝司馬睿的封號,因此琅琊之於東晉小朝廷的象徵意義,甚至還要超過中朝最後的都城長安,僅次於舊都洛陽。

所以一旦桓溫接收了琅琊、佔據了整個青州,那麼於情於理,朝廷都應該迅速恢復琅琊王爵,並令琅琊王移鎮故土。

沒有什麼能夠比這更好的表明當今皇室的權威,而桓溫辛辛苦苦拿下青州所耗費的一切,都將變成為朝廷做嫁衣。

且琅琊這個地方還是琅琊王氏的故土,如今王師北定中原,其實很多世家所在的地方都已經太平無事,但是大多數的世家還在觀望。

觀望王家和謝家這兩個領頭羊的動作。

此次關中王師拿下陳留,而若桓溫也徹底平定青州,則按理說王謝世家就應該遷徙返回中原了,以實現他們當初所立下的“勠力王室、克復神州”的豪言壯語。

且不論已經分家的陳郡謝氏如何返回,若是琅琊王氏也要大舉北上,返回故土,那麼桓溫又應該如何對待?

委以重任,自然是心有不甘。

若是置之不理,那豈不是又把整個江左南渡世家往死裡得罪?

至少現在,桓溫還沒有和世家翻臉的底氣。

二者,杜英現在已經在著力構建商路,並且得到了沿途各方的鼎力支援,可以說從北方的渤海世家,到青州士民,再到跑船的兩淮世家,最後到吳郡世家,甚至還有一些會稽的南渡世家,都已經牽扯到其中。

大家在搓著手等著發財,然而現在桓溫衝過來,直接把這條商路給掐斷了,不但最主要的供貨商——關中——被排擠出去,而且荊州世家也必定心熱眼紅的想要進來分一杯羹。

既被截斷了源頭,又有人想要分剩下的肉吃,這幾方怕不是要直接鬧得沸反盈天?

如今有能力構建和維持一條跨州郡商路的,也就只有關中。

甚至桓溫在淮西的建設,也離不開關中商路的支援,淮西利用中轉站的身份在關中和江左的商路上多少分一杯羹,就已經賺的盆滿缽滿。

因而這條發財之路就算擺在桓溫面前,他也不敢貿然插手。

他掌握不住。

所以琅琊這個地方,如今孤懸青州,在鮮卑人的威脅之下,且和江左只有海路聯絡,的確是最好的狀態了。

大家都可以放下戒備和擔憂,都有錢賺,乃至於青州腹地的鮮卑人都可以暗戳戳的加入貿易之中。

這讓杜英可以放心的把琅琊許給桓溫。

是算準了桓溫在一時頭腦發熱的情況下可能會一口答應,但是之後回想起來,只會求著杜英抓緊把琅琊收回去。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