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九章 請設關中書院(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種反抗和對立顯然是現在的關中不期望看到的,因為在杜英和都督府所達成的共識之中,“先北後南”,才是最合適的、也是一直在奉行的戰略。
別看如今杜英親自在京口,但實際上關中的重點從來都放在河北上,而杜英在京口的主要意義,還是宣告關中在爭奪正統、問鼎天下這件事上的存在。
勤王重任,我們是要承擔的。
但是真正出力,既沒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力氣,關中真正的重兵,都囤積在河東和河洛,否則也不至於從牙縫之中一點點擠出來兵馬向廣陵、京口方向派遣。
君不見,如今南下京口的,其實都是關中新招募、編練的新軍,雖然編練制度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新兵就是新兵,和那些真正在抗胡一線成長起來的關中老卒以及本來就是胡人的氐羌士卒,還有很大的差距。
因而杜英要穩住江南的局勢,既讓關中在江左有一定的影響力,有存在感,又不能讓關中完全涉足其中,牽扯到關中太多的精力。
就怕這個泥淖,一腳踩進來之後就拔不出去了。
至少現在,杜英既沒有底氣,也沒有手腕,能夠自信滿滿的認為他能夠直接把世家制度連根拔起,既然如此,那索性就離得遠遠的為好。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這也是杜英初來乍到的時候,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初衷。
而現在,顧昌的請求,顯然直接把杜英擺在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上。
吳郡世家誠懇的請求開設書院,這已經不是在尋求合作了,就差直接把“以後就給杜哥混了”這一行字寫在腦門上。
吳郡世家現在的實力,不足夠讓他們去戰場上殺敵或者直接把王謝世家踹下去,所以主動接受關中新政,可以說是一份分量很足的投名狀了。
杜英當真是答應也不是,拒絕也不是,一時唯有沉默。
這大概就是好心辦壞事的典型了。
然而他的沉默,落在顧昌的眼中,簡直就是在無聲的拒絕。
顧昌頓時急了眼,餘已經把投效之意說得如此清楚了,怎麼都督還能不說話?
他不相信都督沒有聽懂,也不相信都督能夠拒絕吳郡世家這麼強大的助力,尤其是在吳郡世家現在已經和都督府建立了姻親關係,大家有了信任基礎的情況下。
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都督的的胃口太大,對於只是開設書院這一件事並不滿意。
難怪都督來到京口之後,就一直沒有露面。
顯然這位杜都督比想象之中的還要高傲,在他看來,那些被各家派來打探風聲的世家子弟,根本就不配他出面相見。
顧昌這一路行來,見過關中騎兵的快意馳騁,見過京口城防的森然威嚴,也見過杜英親衛的令行禁止,還見過那些關中吏員們忙碌起來的一絲不苟,所以他很清楚關中到底是怎樣一個強悍的團體。
人家來的人雖然不多,卻足夠精悍。
也的確有這個驕傲的資格。
因而顧昌霎時間覺得很慶幸,自己會選擇親自出面來見杜英。
這才獲得了都督屈尊降貴見一面的資格。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