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九章 請設關中書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顧家少家主,什麼時候這麼卑微過?
但是既然已經卑微了,那就索性卑微到底。
面子都丟了,那就不要臉面了!
顧昌直接拱了拱手說道:
“餘請都督協助,在吳郡也開設書院,有教無類、培養賢才,使吳郡亦可沐清音!”
“關中書院?”這一次,杜英也有些不淡定了。
顧昌咬牙說道:
“沒錯,關中書院之制,餘仰慕已久——”
“打住打住!”杜英趕忙伸手。
這傢伙還是挺討喜的,就是廢話太多了點兒,三言兩語就直接跑偏到拍馬屁上了,估計以後看他寫的公文也有的頭疼,得從一堆排比廢話之中找重點。
“請設關中書院!”聲音堅定,擲地有聲,顧昌直直的看著杜英,大有一副今天都督不答應,昌,唯有死諫爾!
杜英哭笑不得,關中書院作為杜英推行關中新政的肇始,自然在世家們的眼中,幾乎就等於關中新政的象徵。
只要某一個地方開辦了書院,開始招募寒門和平民子弟讀書,那麼接著便是工坊、市集林立而起,招募周圍流民、培養專業的工人,再接下來,便是“分田分地真忙”了。
在關中,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問題,大批大批的流民無處可去,大片大片的荒地亟待開墾。
但是在南方,世家基本上都已經把田地和山林湖泊都劃分乾淨了。
那關中新政要來把田地分給百姓,分的豈不都是世家的地?
所以作為土地兼併達到極致的代表,世家對於關中新政的牴觸,是情理之中的,而對於作為關中新政象徵的關中書院的抵制,更是不言而喻。
只要一開頭,這種新政的思想傳播過來,那自然是一發不可收拾。
讀書育人,本來就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去吸取知識、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研究方向,而不應該牽扯進來太多的zz需求,甚至乾脆直接給打上了zz的標籤,當學生從關中書院走出去的時候,在世家們的眼中,就已經是關中新政的代名詞。
這樣只會激化自己治下階層的分化和矛盾。
不過既然是在亂世,不同階級之間激烈的衝突總是不可避免。
所以杜英在關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
只要沒有世家,統一所有人的出身,這不就得了麼?
如此一來,就算是日後又因為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貢獻不同而導致重新劃分了階級,但大家都是從書院走出來的,都秉行著關中新政,那就不會在最根本的理念上和這個時代最重視的出身上相互攻訐和嘲諷。
掰著手指頭算一算,都能互相稱一句師兄師弟,誰還能放開手腳攻擊對方的出身和師承?
但這種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在江左,目前顯然是行不通的。
如果杜英直接不管不顧,在吳郡設立書院,教導關中新政,那麼也不啻於在激化江左的矛盾,尤其是關中新政和世家制度之間的矛盾。
他暫時還是處於儘量和江左世家,既包括王謝各家,也包括吳郡世家之間尋求合作的狀態。
而關中書院的進入,固然會得到吳郡世家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的支援,但是也無疑會引起王謝各家、其餘吳地世家乃至於整個南方世家的集體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