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零章 莫名其妙的大獲全勝(第1/2頁)
章節報錯
可是讓顧昌犯難的問題又來了。
現在都督胃口大開,自己又應該如何去填呢?
咬了咬牙,顧昌一邊慶幸於自己這個少家主在顧淳這位叔父北上之後,在家裡的話語權足夠重,有很多事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的,一邊堅定的開口說道:
“自衣冠南渡之後,建康和會稽先後興起, 吳郡本地,自然是南北交通之樞紐要衝。
然而這些年餘,卻因為朝廷之中有宵小之輩忌憚於我吳郡,故而多加打壓,並且提倡繞路而行,或開海路,或連豫章, 導致三吳之地為搶奪為數不多的路途,內部爭執不斷, 對外也難同仇敵愾。”
杜英:???
總覺得我在和這位顧家少家主跨服聊天。
然而還不等他開口打斷,顧昌就已飛快的說出來:
“吳郡世家請與關中通商,於吳郡開設工坊和市集,恢復吳郡昔日之繁榮。”
此話一出,杜英徹底呆住了。
吳郡世家也沒有到生死存亡關頭啊,這簡直就是要讓關中新政全面進入吳郡,讓盤踞吳郡數百年,風雨蒼蒼都未倒的吳郡世家,自己把自己連根拔起。
眼前的這位顧昌,不會也是因為對關中新政心嚮往之,所以乾脆打算直接對抗自己所在階級的存在吧?
杜英更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尤其是他拿捏不準顧昌說出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態度,同時忍不住在心底把六扇門以及其餘負責對接江左事宜、蒐集訊息的官吏們罵了個遍。
不是說好的吳郡世家在本地根深蒂固、有著悠久的鄉族傳統、是關中想要推行新政的道路上的老頑固麼?
甚至還有官吏直接擔憂,顧昌是不是來和杜英吵架的、來說服杜英尊重本地傳統,不要摧折既有制度的。
誰曾想到,杜英做好了威逼利······哦不,以理服人的準備, 結果對方的每一句話,都不在杜英的預料之中。
雖然這些事聽上去樁樁件件都對關中有利,至少是有眼前的極大利益,可是杜英卻有一種手忙腳亂的感覺。
杜英接見顧昌,並不是公開的事,雙方顯然都不想太過刺激現在本來就已經無比緊張的局勢。
所以此時議事堂上也並沒有太多的人隨同,但仍然還是有幾個負責此事的參謀和吏員在旁聽和記錄的。
此時他們的臉上是一般無二的茫然和驚訝。
杜英知道指望不上這幾個傢伙了,瞪了他們一眼,卻不能自己再保持沉默,不然他擔心顧昌要麼一咬牙一狠心,直接把吳郡世家拱手送給自己,要麼就一怒之下甩袖子走人。
當下,杜英輕咳一聲,徐徐說道:
“時值亂世,戰火未休,開設書院倒也不是很著急。不過和關中之間多通商、多往來,讓關中的工坊落戶吳郡,藉助吳郡得天獨厚的湖山便利,既方便製造水力器械,又能夠向四方運輸,從而建立起來一張能夠囊括整個江左的工商之網,倒是的確可行。”
杜英沒有同意第一個條件,但是同意了第二個條件,也就等於認可了吳郡世家想要投效的態度,甚至還沒有透過書院來為吳郡世家在本地的統治加上枷鎖。
顧昌此時也沒有心情去細細琢磨這其中的優劣和深遠影響,杜英反而退了一步,總歸是好事,也說明都督在接納吳郡世家上一樣是很有誠意的。
更何況肉過手、就留油,這工坊開設在吳郡,日後吳郡世家定然能夠在轉運、售賣商品過程中賺的盆滿缽滿。
且不管未來怎麼樣了,至少現在,是可以看到的巨大利好。
顧昌根本就沒有拒絕的理由。
吳郡世家青黃不接的現狀,以及江左混亂難卜的局勢,讓顧昌根本就沒有去做長遠打算的勇氣和必要。
如何帶著吳郡世家挺過現在的危機才是最重要的。
哪怕是飲鴆止渴。
谷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