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那些西域小國真的鐵了心聯手反撲,桓衝擋不住,朝廷又因為忙著大工程而自顧不暇,偏偏還承擔不起開疆拓土之戰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那就只能壓榨潛力,“苦一苦百姓”,苦著苦著,一般就苦出事情來了。

隋煬帝就是這麼把偌大的國家給玩兒沒了。

從改善一地民生的小工程上入手,在這件事上,王猛自然是贊同杜英的,接著他忍不住問道:

“郡縣郡縣,是漢之郡縣還是秦之郡縣?”

秦朝的郡縣制是隻有郡縣,漢朝的郡縣制還夾雜著封國在其中。

所以這是在問杜英,還分封麼?

杜英無奈的一攤手:

“我們老杜家封不起啊。”

杜家人丁單薄,杜英封誰?就只有一個病懨懨的老哥,只怕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撒手人寰了,怎麼封?

封異姓王,那不是便宜別人麼?

王猛對這個問題並不意外:

“餘料想也是,不分封,天下也應該能鬆一口氣。”

永嘉之亂,曾經橫行天下的晉軍被打的滿地找牙,就是因為八王之亂已經耗盡了這個國家的元氣。

所以提到分封制,百姓們心裡肯定是直打鼓的。

晉室南渡之後,朝廷列王,多半也都是在建康府中混吃等死的,沒有真的在封地上擁兵自重。

杜英也不可能開歷史的倒車,但歷史給出的教訓還是要吸取:

“不分封的話,在外兵權很容易落入他人的手中,此事如何解決,還望師兄教我。”

隋唐時代,重武輕文,最終藩鎮林立。而到了宋代,重文輕武,最終進取艱難。

“軍政兩分,軍隊輪調,精兵簡政,司馬掌軍。”王猛回答。

杜英沉吟,這和明清時期的最終摸索出來的一整套制衡方法類似,說到底還是要對軍隊形成掣肘,沒有地方上的支援,寸步難行。

但是這無疑又需要挑動文武之間的矛盾,讓其利益很難達成一致,這樣除非在遭遇強敵之際,不會擰成一股繩。

箇中尺度,很難把握。

看師弟露出艱難猶豫的神色,王猛忍不住笑道:

“打天下易,坐天下難矣,不過這其中掣肘制衡之處雖多,也不會難住秦王的。

而且仲淵從最開始就一直在奉行精兵之策,關中將士多半人人披甲、行以少勝多之事,所以事到如今,倒也不用過於擔心軍隊尾大不掉,只要稍加精簡、及時調換,就能夠滿足鎮邊開疆的作用。

也算是昔日未雨綢繆,今日終得報酬吧。”

杜英回答:

承兄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