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三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桓秀下意識的想要罵幾句,可是又硬生生的憋住了。
他一向是講原則、講道理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隱姓埋名、從一而終,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孫無終做的沒有什麼錯。
他是一個再合格不過的“間”了。
並且孫無終既然臥底這麼長時間,其本人沒有什麼破綻也就算了,手下人裡肯定也有大量關中都督府的奸細,說不定都已經在軍中織成一張情報網了。
桓溫大軍的一舉一動都在關中軍隊的嚴密注視之下。
而之前徐州、淮北、馬頭,這些地方一連串的戰事,看上去是桓溫在從容的且戰且退,說不定只是人家關中都督府在那些方向上不好同時匯聚兩淮、荊州和河洛等地的兵馬,所以在引導著大司馬進入到壽春這個既定戰場罷了。
時至今日,明明在人數上並沒有劣勢的大軍,卻被分割在幾個區域,各個區域都是絕對的劣勢,誰敢說這其中沒有計謀?
而孫無終在這其中顯然也扮演了很重要的引導角色。
“你騙人還挺厲害。”桓秀苦笑一聲,“既然你我分屬敵人,那多說無益!”
說罷,他催馬就要帶隊向南衝鋒。
但孫無終竟然直接不顧親隨的阻攔,越眾而出,直接向桓秀行來。
這著實讓桓秀的麾下士卒們吃了一驚,下意識的抽刀,但桓秀打量著獨自一人的孫無終,擺了擺手:
“既然其敢孤身而來,便是有話要說,我等不可失了禮數,豈不是顯得怯懦?”
親衛們:······
少將軍,我們現在可是在突圍啊,不是你和孫無終寒暄的時候。
桓秀似乎看出了他們的疑惑,伸手指了指前方說道:
“敵軍已圍困萬千重,所以早一時、晚一時,又有何區別?”
就在他們行進之間,關中軍隊這邊自然也不可能是一點兒動作都沒有,更多的步騎已經脫離主戰場,包抄或者追逐上來,而就在桓秀面前的那支步騎,人數達到了兩三千人,完全足以擋住桓秀突圍,並且主將也亮明瞭旗號。
河東軍,沈勁!
在關中軍隊的各級將領之中,有出身朝廷的,比如謝奕、朱序這些,面對舊日同僚、昔年戰友的時候,他們難免也會意氣用事、夾雜私情,這是難免的。
也有和朝廷半點兒關係都沒有的,比如苻黃眉和鄧羌,他們動手的時候自然沒有半點兒顧及,大家公事公辦。
但是這要說和朝廷有關係,而且還是仇家關係的,那就只剩下眼前的沈勁了。
橫行吳中的沈家淪為寒門、一蹶不振,這其中牽扯著沈家和朝廷、琅琊王氏之間複雜的恩仇,而沈家主要的報仇目標,顯然還是朝廷。
歷史上的沈勁,不得朝廷重用卻還期望能夠透過自己的戰功為沈家洗刷恥辱,最終孤軍守城、慷慨戰死。
但現在的沈勁,在杜英的麾下如魚得水,自然也就不會想著去貼朝廷的冷屁股,也不會反思是不是沈家之前真的有過錯,更不會不得不隱忍和忽略一件事——為什麼一場動亂下來唯一背鍋、唯一禍及子孫的就是沈家,助紂為虐的荊州世家依舊呼風喚雨、始作俑者的琅琊王氏甚至還水漲船高。
如今的他,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只需要向朝廷宣洩這些年沈家的委屈和不滿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