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三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此杜英派遣沈勁攔在前面,就是告訴桓秀,不想投降的話,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桓秀反倒是放平心態了,橫豎都是一死,早晚而已,反倒是不如聽一聽孫無終還能說什麼。
走馬身前,孫無終盯著桓秀,沉聲說道:
“我家都督清君側、除亂黨,如今少將軍大勢已去,令尊甚至也變成了我軍階下囚,所以少將軍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桓秀冷聲說道:
“我等忠君為國,爾等作踐社稷,到底誰才是忠臣、誰應是亂黨?”
孫無終也沒有打算在桓秀面前繼續唱高調,笑著說道:
“我關中都督府上下,或許很難說忠誠於朝廷,但是至少忠誠於天下百姓。而想來大司馬也和我們相差無幾。”
換而言之,咱們都想著取而代之,都不是什麼好人,就不要在這裡互相比拼誰才是司馬氏的忠臣了。
桓秀微微頷首:
“所以各為其主,還有什麼好說的?”
“何來的主?”孫無終揚起馬鞭指了指淝水對岸,“爾部已經全軍覆沒,不差你這幾百人,而大司馬現在被困在營壘之中,只要我家都督率軍東渡淝水,其便插翅難飛。
此戰之後,天下再無大司馬府矣!
更何況大司馬府是我都督府的敵人,難道不是朝廷的敵人麼?昔年提兵直接威逼建康府的又是何人?所以一旦大司馬全軍覆沒,少將軍難道還能指望著誰惦念著大司馬府的諸位?
我都督府不會,朝廷和江左的世家,只怕把一切戰敗的罪責全都推到大司馬的身上還來不及呢!
少將軍若戰死此地,只會讓令尊白髮人送黑髮人,也只會讓大司馬府無人能夠辨別今日之真相、無人抨擊朝廷之昏庸,到了那時候,天下誰又能明白少將軍為何而死?
只怕徒留笑柄!”
桓秀一時沉默,親爹被俘,看樣子還活的好好地,若是自己直接戰死了,那的確讓父親徒留悲痛。
而且孫無終說的對,朝廷和世家絕對不會因為桓家全部都戰死在這裡就將他們大肆吹捧,這樣豈不是顯得朝廷無能,之前一直提防桓家,現在才姍姍意識到人家的重要?
另外朝廷還識人不明,讓孫無終成為了朝廷倚重的邊防重臣。
可想而知,到時候朝廷一定會說是桓溫和桓秀的百般打壓,才迫使孫無終臨陣倒戈,整個淝水之戰的戰敗罵名也會毫無爭議的直接出現在桓溫和桓秀的頭上,桓家這兩代人的流血犧牲,可都要付之一炬了。
桓秀想一想就覺得自己在九泉之下都難以瞑目!
“少將軍,再打下去也沒有意義了,兩敗俱傷。”孫無終的話柔和了幾分,“而且我家都督一向慈悲為懷,若非刀劍無眼,也絕對不會對桓家趕盡殺絕,甚至尊叔此時還領兵在敦煌,鎮守西域,都督也從來沒有排擠和懷疑過他。
你我兩家,皆是漢家兒郎、根出同源,本就應該齊心協力,抵禦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