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零章 《世說新語》(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統一的戰爭道路上很難避免有傷亡和冤案,但是杜英仍然還是期望能夠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畢竟無論是關內還是關外,說到底未來都是他的子民。
杜英也從來沒有打算按照地域把人劃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
若是仇恨埋下的太深,日後著實很難化解,層出不窮的叛亂很有可能讓杜英焦頭爛額,也會極大地阻遏朝廷的施政,而最後便宜的又會是誰?
不會是煽動這一切的世家,因為世家已經註定了要被掃入垃圾堆中,見識過關中新政的人沒有誰會擁護世家的統治。
只會是在北方草原上萌生、聚集,最後浩蕩南下的遊牧民族。
迄今為止,北方草原仍然還是散亂的,有鮮卑人,有匈奴殘部,還有薛延陀人,但杜英知道,在漠北,柔然人正在崛起,用不了幾代人,曾經和中原兩個王朝、幾代君主恩怨糾葛不清的另一個強大遊牧民族亦然會誕生。
名字叫突厥。
所以杜英絕對不允許自己治下會出現長久連綿的叛亂,因而現在就不能讓世家一直圍繞著關中王師是否師出有名大做文章。
但······
張玄之和韓伯等人皆面露苦色。
畢竟他們也沒有辦法堵住世家的悠悠之口。
杜英皺了皺眉,一時間也想不到辦法,只要嘆道:
“先這樣吧,至少此時先動而令大司馬後動,可以讓我軍不至於完全陷於被動、疲於奔命,就當是用世家的攻訐換來我兒郎之性命吧。”
眾人齊齊稱讚一聲“都督英明”。
其實他們並不是非常在乎世家們會怎麼想,就算是世家們能夠把關中都督府罵的臭名昭著又如何?
至少在關中,所有人都堅持擁護都督府,並不會給都督府的戰略添堵。
而一旦王師在前方有勝利,那麼他們這些都督府的各方勢力也能夠理所當然的秉持著這樣的理由去找那些世家們算賬,然後再順理成章的接管世家手中的產業。
這是之前大家在梓潼已經牛刀小試了的,滋味確實還不錯。
所以現在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來看,世家們鬧得越歡騰、罵的越狠,他們反而越高興,到時候分贓,爾等切莫後悔!
這也不怪他們短視,杜英其實也並沒有向他們講解過草原上的形勢,畢竟那都屬於杜英的未卜先知,現在甚至連一點點風聲都沒有傳來,所以便是說出來,眾人恐怕也無法理解,只會覺得都督怎地開始疑神疑鬼、危言聳聽?
甚至還會覺得,都督是不是隻是找了一個理由想要儘可能的保全世家,用來作為對關中新政一派的掣肘?
一旦眾人心中的杜英變成了這樣的形象,恐怕他們也會開始覺得,新政已經變成了杜英管理統治的一種手段,而不再是其想要實現的目標和夢想,那麼眾人心中的都督形象會瞬間崩塌不說,對於關中新政的信仰也會隨之分崩離析。
歷史上有一個國家的崩潰,其實和其不斷地塑造起來一個一言九鼎且無比正確的領導者形象,然後下一任又上臺來全面否定其政策、推到重來的往復行為有脫不開的干係,這種來來回回顯然導致的民眾信仰一次次建立起來,又一次次崩塌,最終開始變得冷淡和得過且過,整個國家喪失了奮鬥的精氣神,各種蠅營狗苟層出不窮,因此變得脆弱的經濟體系最終被一場席捲北方的大雪所壓塌。
很早之前,杜英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對於關中新政的作用,他或許已經逐漸不是走在最前面、走得最快的唯一一個人,有很多人正在和他並駕齊驅,甚至還有的已經在一些領域上有所突破,更在杜英之前,拿出了更適合這個時代的解決方案。
但是他的存在,一定是所有人心中的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