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九章 書院還只是小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到這兒,謝道韞也頗有些無奈,顯然在書院中,這樣的人並不少:
“他們或許只能看到這樣會給書院、會給新政帶來什麼影響,但妾身竊以為並不能說他們完全就錯了。
一群真心為了書院發展而操心的人,在其位而謀其政,何錯之有?”
杜英微微頷首。
倒是很難說這些人想要讓書院的人才更得重用是完全出於私心。
書院的人才被任用,才是關中新政的基礎,畢竟那些臨時拉來的寒門子弟們,既不熟悉於政務,也不熟悉於新政的思想和目的,在工作的過程中再去學習和糾錯,就難免會有很多犯錯的時候,而有的錯誤一旦犯下就是不可挽回的。
至少書院裡科班出身的人才,可以有效地減少犯錯的次數。
沒有哪個外界的普通人比他們更瞭解新政。
不過杜英可沒有打算善罷甘休,緩緩說道:
“書院只是關中新政的一部分,再重要也不足以、更不應該去嘗試影響和改變都督府的決策。”
眾人神情皆是肅然,與其說是都督府的決策,不如說是都督本人的決策。
換而言之,不管關中書院提供了多少人才、匯聚了多少人才,他們最終都應該效忠於都督、服務於都督府,去成為都督府的一份子。
聽從都督的命令以及遵從都督府的利益——都督和都督府的利益至少目前還是代表著天下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去遵從書院的利益,即使是加入了都督府也依然在維持書院的利益,將一切向書院傾斜。
長此以往,關中書院將會成為不是世家而勝似世家的存在。
不過至少現在,書院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也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和野心,但杜英的這一句話,顯然也是為了給大家提個醒,未雨綢繆。
真的等到了這一天,那杜英就只有除掉書院這一個選擇了。
若這樣做,何啻於刮骨療毒?
畢竟書院就是關中的臂膀啊。
杜英又說:
“書院的確是願意為天下人才提供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地方,各抒己見而百家爭鳴,但其最終不能站在都督府的對立面,也不能站在天下百姓的對立面,否則只會成為凌駕於百姓之上,只顧慮自己而不顧慮百姓的存在,何啻於昨日之皇室、今日之世家?
書院的大門,本就應該向百姓敞開,書院的門檻,餘也期望能夠被百姓所踏破。
如今書院的種種行徑,無論是招納天下人才來教書和學習,還是在各地修建種種體量巨大、富麗堂皇的書院,看上去是對著天下敞開大門,可是又是不是在腳下的土地和大門之間架設起了長長的階梯呢?
有才學的人固然可以一步登天,百姓卻望而生畏。”
這話題丟擲來,似乎已經和方才所談的書院對於此次北伐的態度曖昧沒有什麼關係,可是聽到的人又都意識到,都督實際上是在剖析書院為什麼會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已經忘了書院建立的本意。
書院,為天下人之書院,也應當為天下人著想。
那麼天下人現在所想要的是什麼?
自然是儘快結束這亂世,有一個太平生活。